契訶夫短篇小說讀後感(一)
契訶夫是世界文壇上一位罕見的藝術家。他的小說經受了百年的時間檢驗,依然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彩。契訶夫的著眼點總是平凡的人的日常生活,他是個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最平凡事情的現實主義者。但是他從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他對生活素材認真細緻地進行「觀察、選擇」,而在創作過程中又進行「推測、組合」,使生活素材形象化,平平常常的似乎是偶然的現象中揭示出生活的本質。
所以我很喜歡契訶夫的作品。在這本短篇小說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其中的《變色龍》,《釘子上》和《萬卡》。
《變色龍》告訴了我們:在沙皇俄國將軍家中的一條狗比平民百姓還要重要,巡邏官奧楚美洛夫之流在有權勢者的家犬前搖尾乞憐,而對老百姓卻張牙舞爪,蠻橫嬌縱。《變色龍》就是契訶夫送給人世的一面鏡子,一個警示,在百餘年後的今天同樣還是有人身上有著「變色龍」的奴性,表里不一;《萬卡》可以說是《苦惱》的姐妹篇。都是抒情心理短篇小說。主要寫的是:九歲童工的稚真心靈,他的學徒生活的苦楚,他對祖父和家鄉的眷戀——這一切在篇幅不大的作品中巧妙地互相穿插和滲透,短短几頁字就寫出了童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篇小說《釘子上》和《一個文官之死》一樣,都展現了但是沙皇俄國在官場上的醜態:強者霸道、倨傲專橫,弱者低頭哈腰、不敢反抗。臭蟲般的切爾維亞科夫以及他的奴才們的心理正是這種官場生活的產物。
讀了這本小說選後,我更能體會到當時沙皇俄國官場上的險惡與蠻橫,也看清了當時和如今的「變色龍」就是牆頭草,哪邊是強者就擁護哪邊,即使那強者並不是善良的那一方。《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給我了很多啟迪,讓我了解到不少沙皇俄國的當年!
契訶夫短篇小說讀後感(二)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由契訶夫所著。契訶夫於1860年出生,1879年考進俄國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他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近距離接觸平民的生活,從此他愛上了普通人,關注他們的痛苦,對於凌辱弱者的士紳和老爺,見風使舵的奴才骨,專制制度的衛道士,他毫不留情地批判。被人們稱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1904年,契訶夫他在沙發上進入了永恆的夢境。
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享利和俄國的契訶夫是世界短篇小說的三大巨匠。契訶夫之所以被成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是因為他的文章不僅質量高,而且數量多。在他的許多篇文章之中,我最喜歡的是《變色龍》和《凡卡》。
《變色龍》中的故事是這樣的:一位警官在廣場上巡邏。突然,這位警官聽到了說話的聲音,接著傳來了狗的尖叫聲。這位警官順著聲音來到了首飾匠面前,首飾匠的手指被一隻小狗咬流血了。這位警官決定把這條狗打死,並問大家:「這是誰家的狗?」人群中有人說:「這條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將軍的狗。」警官開始質問首飾匠,罵他想要敲詐將軍,是個混帳東西。這時,有一位警察又說這不是將軍家的狗,於是這個警官對首飾匠說:「我自己說嘛……你受苦了,這件事我不能不管,得教訓他們一下!是時候了……」那位警察繼續說,也許是將軍家的。這位警官繼續說:「……沒準是只名貴的狗,要是每隻豬玀都拿煙戳它的臉,要不了多久,就把他作踐死了。狗是嬌嫩的動物。你,蠢貨,放下手來!用不著亮出你那根蠢手指!要怪就怪你自己!」當這位警官看到將軍家的廚師來了,便問他這隻狗是不是將軍家。廚師說,將軍家沒有這種狗。於是警官決定把它殺掉。廚師又說,將軍的哥哥喜歡這種狗。這位警官說,這個小狗怪機靈的呢。「我早晚要收拾你」,這位警官最後對首飾匠說。
這位警官很明顯是一名見風使舵的小人,在他的心中,狗的死活,首飾匠的手是否被咬破了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讓他的上級高興。對於人們,他只是假仁假義。如果說,有兩位政客參加競選,他會選的肯定是權位高的或者能夠讓他獲得利益的一方,他並不在乎這一方是否正確。這些「變色龍」往往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十分可惡。我們決不能成為見風使舵的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我們不能因為上級的高興或者上級的不高興就不做該做的事情。我們不能成為一個「變色龍」。
契訶夫短篇小說讀後感(三)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十九世紀裡受到殘酷剝削的車夫,他為了維持生計,被迫早出晚歸,拉著他那匹瘦得只剩下骨頭的馬,在寒冷、昏暗的大街上穿行。
使我感受頗深的是一段車夫與車夫對罵的鏡頭,「你往哪裡闖,鬼東西!鬼把你支使到哪啊?靠右走!」文中的另一個車夫顯然是和文章的主人公一樣貧窮的,但他絲毫沒有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對方感到同情,反而看到一點點小錯便破口大罵。也許,他們的心中的情感已經被賺錢吃飽的肚子的心態占領了,人窮志短在這裡得到了體現。另一個讓我有所感觸的是主人公有滿肚子的煩惱但沒有人肯聽他說。文章以《苦惱》為題、,我想也是為了突出這一點,無窮無盡的煩惱是貫穿全文的。一旦有人上了這位車夫的車,他就想與別人分享心中的苦惱。「我那個兒子……這個星期死了。」「多半是的了熱病吧……他在醫院了躺了三天就死了……這是上帝得旨意呦」雖然他不想把這個話題說得太沉重,但從話語上我們仍可以感到他悲傷的情懷。而他得到的回應是什麼呢?「趕你的車吧,趕()你的車吧……」「大家都要死的,得了,趕你的車吧」顯然,人們對他的敘述不以為然,根本不想聽。你駕車,我給錢,我沒有興趣和你聊。這也折射出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淡,沒有情感,只有錢——儘管只是一點點。人的高貴、尊嚴,就被這一點點錢所埋沒了。
還有一個場景,不是關於車夫的,而是準備乘車的三位乘客正在爭論的場景。車,只有兩個位置,而人,卻有三個——必須有人站著。就為此,三個人經過了長久的吵罵,變卦,責難之後才決定:讓一個駝子站著,因為它最矮。然而按我們現在的邏輯,駝子屬於「老弱病殘」理應坐著。這足以表明,在這個黑暗的社會裡,剝削,不只是富人對窮人的專利,窮人和窮人之間也相互剝削,沒有剝削人的成本,怎麼辦?那就從日常生活的小方面欺負別人。
整篇文章充斥著苦惱這個主題,處處透露出一個貧窮車夫的苦惱,然而對於整個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互相攻擊難道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嗎?我想這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