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讀後感1000字(一)
(一)
今天,我讀了貝多芬轉的開頭,我讀了它之後,有很大的感觸,想了很多。
貝多芬出身平庸,甚至可以說是貧寒,他若成功,一定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多努力,他的父親希望他能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歐洲神童,但他的不當行為差一點就扼殺了這位偉大的音樂藝術天才。貝多芬的母親給了貝多芬最大的呵護、關愛與幫助,他也是貝多芬最愛的人,可惜的是她走得太早。
貝多芬的勤奮是至高無上的,他廢寢忘食,從來不注意自己的外貌和生活,他全身心都在音樂的世界中遨遊。
我想,貝多芬這種偉大執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果在現代,有人像貝多芬這樣勤奮那麼他肯定是一個出色的人物。
或許貝多芬的情況太困難,但不管怎樣,他都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出色的音樂家,他的這種堅強執著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二)
今天,我又讀了一段貝多芬傳。
貝多芬年輕時訪問過維也納,他在那兒結識了莫扎特,不過,他們的交往如過眼煙雲,轉瞬即逝。
貝多芬被革命所征服,他譜了很多曲子,都和戰爭有關,這一時期,施坦豪澤為他畫像,較好地表現了他的形象,貝多芬是傲慢的、自信的,又是善良的,也許這就是藝術家獨特的性格,正是他的這種性格促成了他在藝術領域中的狂野。
1796年到1800年,貝多芬的聽力慢慢下降了,他迷茫、無助,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沒有比失聰更可怕的了,絕望中的他要「聽天由命」,作為音樂家,聽力的衰退無異於無情的扼殺。
貝多芬此刻已沒有歡樂,他的歡樂恰是他內心痛苦的另類表達。
(三)
1810年,貝多芬又孤身一個了,或許正因如此,他在藝術領域中更加狂野。
後來歌德遇到了貝多芬,貝多芬和歌德這兩位偉人應該握手,然而,貝多芬的傲慢終於讓歌德無法接受,這源自他們不同的立場和追求。
1814年,貝多芬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貝多芬再次表現出他那傲慢和不羈的性格,或許正是這樣的性格才使他在藝術領域登峰造極。
拿破崙和貝多芬在不同的領域都表現出狂野和威嚴,前者在戰場,後者在藝術。
但是現實世界中再大的榮耀和輝煌也無法讓貝多芬感到幸福,音樂的藝術才是他真正的王國和天堂。
(四)
貝多芬的最後時刻,是悲慘的,他好像被全人類拋棄了,他的生活極度困苦,他的耳朵完全聾了,他開始自暴自棄,他的生活沒有來源,他的朋友親人或死或散,保護他的人也走了,他無依無靠,只能孤獨的生活。
他曾經精心培養侄子,但他的侄子最後成了一個失敗的商人,貝多芬想送他去上大學,但他經常去賭場,結果欠了一屁股的債務。
後來,貝多芬放棄了音樂,這讓他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之中,他把自己封閉起來,與世隔絕。又過了幾年,貝多芬在痛苦中沉沉的睡去了,再也沒有醒來。為他送終的,只有幾個親密的朋友,甚至他的侄子也沒有來,貝多芬最終沒有擺脫痛苦。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一定要不拋棄不放棄,不然就會有失落之感,陷入痛苦,貝多芬的例子也啟示我們,身體缺陷不足以打垮我們的精神,即使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勇於克服。
貝多芬傳讀後感1000字(二)
打開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一股生命的烈火就迎面而來。
——題記
鍾情的貝多芬
他不斷地鍾情,如醉如痴,他不斷地夢想著幸福,然而立刻幻滅,隨後是痛苦的煎熬。他對愛情的神聖毫不懷疑。
貝多芬不斷鍾情,但卻不斷遭受痛苦的折磨。他鍾情於圭恰迪妮時,窘於自己的殘疾,境況的艱難,無法娶他所愛的人。其次,圭恰迪妮是稚氣的,自私的,這使貝多芬煩惱。最終,圭恰迪妮嫁給了貝格伯爵。圭恰迪妮還利用貝多芬從前的愛,要他幫助她的丈夫。而貝多芬也立刻答應了。我不得不被貝多芬的寬大胸懷所感染!
貝多芬的情是偉大的,他也是堅強的。
由此及彼,由貝多芬我聯想到了今日的青年男女。今天的青年男女,很少有能經得起情的考驗,稍稍一點誤會就讓他們放棄。熱戀中處處為對方著想,甚至是無微不至,分手後,就算邂逅,也只當作是陌生人,根本就沒有了戀中的感覺,這情算什麼?比及貝多芬,那簡直是無地自容,微小極了。
情,是考驗人意志的東西,貝多芬在一次次的被傷害中,從沒屈服過,意志從未被打敗。勇敢地面對感情的挫折,他心靈已因疾病而變得虛弱的時候,狂亂的情緒更有把它完全毀滅的危險,他靠著堅強的意志支撐了下來。我們在對待感情挫折時,在感情最痛苦的時期時,也該像貝多芬一樣,成就偉大的情,鍛鍊出堅強的自我。
貝多芬是偉大的,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值得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探索。
不屈不撓的貝多芬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貝多芬一直生活在病魔摧殘的世界裡,他封閉了自己,隱瞞自己的病,是不想讓朋友親人多操心,但病魔並未使他屈服。「噢,如果我擺脫了這疾病,我將擁抱世界」,貝多芬的希望落空了,他拚命地創作,他的作品反映他內心的悲劇,「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是貝多芬的真實寫照。我不禁想起霍金,同樣是病魔的肆虐者,兩個人都作出了驚人的壯舉,貝多芬的音樂給世界創造了歡樂,霍金髮現了黑洞。這些壯舉,沒有驚人的毅力,又怎能成功?
蘇軾有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過人之志。」面對那些一碰到困難就放棄的人,我們厭惡,我們反感。當今社會中又存在多少令我們厭惡,令我們反感的人呢?但願你不是。
作為當今學子,我們也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勇敢面對挫折,不要當逃兵,不要當懦弱者。
熱愛自然的貝多芬
自然是他惟一的知己,它成為他的庇托所,從未有一個人像他這樣愛花木、雲彩、自然,他似乎靠著自然生活。貝多芬自己也寫道「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的愛田野……我愛一株樹甚於愛一個人……」貝多芬是寂寞的,但他並沒有埋怨,他懂得與寂寞為友。自然是他惟一的知己,他懂得自然,對一草一木他都熱愛,他懂得它們的話語,而與他們親切地交流。
我們應該向貝多芬學習,學習他那種愛自然的精神,我們也要學習自然的語言,與它們親切交流,消除人與物之間的隔閡,讓人與物並存於地球上,和平協調發展。
超凡脫俗的貝多芬
巨人的巨著終於戰勝了民眾的庸俗。正當外國音樂移植我們的土地上,只有在貝多芬身上,整個的民族才能期待著心生命,新光榮,不顧時下的風氣而建立起真與沒的新時代。
音樂會不曾給貝多芬賺什麼錢,但為了民族的利益,他拋卻了自己的利益。他的物質生活的窘迫依然如故。他貧病交迫,孤獨無依,可是戰勝了——戰勝了人類的平庸,戰勝了他自己的命運,戰勝了他的痛苦。他的精神得到升華,他的人格得到提煉,他是超凡脫俗的。
為國家、民族利益,而放棄自己切身的利益,能做到的人,又有幾個?()甚至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危害國家利益,危害人民利益的事來。試問,這種人,比螻蟻又有何差別?
貝多芬,這種超凡脫俗的精神,是我們日夜孜孜以求的。
不羈的貝多芬
他不修邊幅,奮不顧世俗的眼光,他狂放不羈,鄙夷世俗,他討厭人類的醜惡的面目。他的責任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將來的人類」,為他們謀福利,給他們勇氣,喚醒他們的迷夢,斥責他們的怯懦。
貝多芬對於政府、警察、貴族,永遠能自由地發表意見,甚至在公眾面前也是如此。這一點,富有正義感,與那些阿諛奉承的人形成鮮明對比。
那些只會諂媚的小人,應該悲哀於自己的行為。社會要發展,就得徹底杜絕這種阿諛奉承、諂媚的人,弘揚正義,像貝多芬一樣不羈的正義。
永遠的貝多芬
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已頌讚過你藝術上的偉大。但你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而且也是近代藝術的最英勇的力量。即使在垂危之際,你也沒鬆懈,你依然以你的毅力感染著沒一個後來人,「當我有所克服時,我總是快樂的」,這就是你的快樂。你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給你快樂,你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一顆巨星隕落了,但你是永生的,你的精神,被代代傳承,你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你的《歡樂頌》,是永遠的歡樂。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是你一生的寫照…
堅強造就了你,你造就了音樂,世界遺棄了你,你自己創造了世界,你是成功的征服者——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