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洛陽龍門石窟觀後感

  龍門石窟,不愧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從自然特點來看,兩岸山崖之間伊河從中穿過,故古稱伊闕(PS:伊闕之戰,戰國時代秦國名將白起曾在此地全殲韓魏聯軍24萬),而實地觀察其景確實頗有氣勢,又在古都洛陽南郊如同南天門一般,由此可說,「龍門」之謂,非虛言也。

  至於雕刻的各種石窟,即使是我這種對佛教史、石窟建造、雕刻藝術等方面並不了解的人也同樣嘆服其數量之多、地位之重、工藝之精湛、內容之豐富。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

  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代(公元494年),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可以想見,距今最早要有1500年之久的古代,修建營造這些石窟是十分艱難的。尤其是最為出名、最為壯觀修建於唐高宗時期(公元675年完工)堪稱龍門石窟標誌的「奉先寺」(原名大盧舍那像龕),所雕佛像恢弘壯麗,卻讓人「敬而不懼」,極具美感和藝術性,稱之為栩栩如生也不為過。在沒有電鑽、雷管、炸藥、升降台的一千多年前,這樣的工程只能是「國家工程」,是要以無數工匠付出的汗水甚至鮮血為基礎,外部要有深厚的文化環境以及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實力才能實現,故我稱之為文明結晶、盛世傑作!

  香山寺,被稱作洛陽八景之冠,的確不錯,我今日也才終於知道白居易香山居士的由來(因其晚年隱居於此故自號香山居士),香山寺旁蔣介石也曾修建住宅,不得不說此地修的辦公室比南京總統府里的寬敞舒適,而掛的老蔣照片也多了一點。

  白園是白居易的墓園,白居易之墓比白馬寺中狄仁傑(一說武后男寵薛懷義)的某梁國公之墓都要豪華。在此地也有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致敬白居易的紀念碑。日本的紀念碑是高度評價和感激白居易的,因為白居易的作品確實深刻影響和啟發了日本文學,例如在寫於十一世紀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引用白居易詩歌多達九十多次。

  由此我又有兩點感想,一是如同蘇東坡所言「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及曹孟德之子曹丕所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所體現的,很多政治家,軍事家在當時無論權勢再如何滔天,對於千百年後都是浮雲罷了。而真正能夠直擊滌盪心靈的,還是包括文學在內的藝術,生時並不得志的李杜、梵谷還是白居易,在後世通過時間證明了他們永恆的值得為人永遠記住的價值(這其中也包括曹孟德,他同樣是位相當傑出並留有深淵影響的文學家)。二是也由此可見,中華文明對於古代整個東方世界的深刻深遠影響,這種影響是持續至今,浸潤在每個人骨子裡的。所以,身為中國人的你我他們,應當具有理所應當的文化自信

  旅行不僅僅是遊歷,也是磨礪。無論大雨,還是酷暑,都為旅行帶來的極大不便,但最終我們還是克服了。王荊公曾云:「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當然,並不滿足這些地方的就一定是奇觀,今日山路上有很多「險地」上去其實看頭也不大,但還是無一例外的都走了一遍,自然,王荊公的話也不僅僅講的旅行,更是一種在他日後敢於「與全世界作對」堅持變法體現出來的「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的人生境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