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雖然聽你說過巴黎的一切,但因尚未親自前去體會,總覺隔靴搔癢,甚不過癮。
2、他提的意見雖多,卻都是隔靴搔癢,無法切中要點。
3、不過改革只是對電力市場的補貼和結構進行隔靴搔癢,並沒有涉及整個系統的核心。
4、他感慨道:其實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任何局外人的評價,往往都是霧裡看花、隔靴搔癢。
5、制憲會議最後通過的改革方案可能是世上隔靴搔癢的改革方案。
6、外行人學說內行話,總覺隔靴搔癢。
7、如果沒有實際的寫作經驗,所提的評論便會像隔靴搔癢,()難以一針見血。
8、但這只是隔靴搔癢而已,因為陰謀論都是自動生成的。
9、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如隔靴搔癢,根本沒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