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文章

那個走到哪兒都帶本書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1

前兩天,約了個老朋友在南城吃飯。她沒車,所以只好我穿過大半個北京城去見她。

因為堵車,一個小時的車程,開了整整兩個半小時,午飯直接變成下午茶。還好約的是一家帶簡餐的咖啡廳,要是火鍋店,就尷尬了。

等人,是一件多煩的事兒,等過的人都懂。特別是在餐廳,一個人傻坐著,迎接你的是各種鄙視的目光。換作是我,可能手機都玩兒沒電了。

可人家倒好,我急急忙忙衝到餐廳的時候,她正坐在那兒認真看書,還拿筆寫寫畫畫。看見我,把書一合,微微一笑,說了三個字:「你來啦。」

當時,我腦海里就一個念頭:這種同齡人比堵車還可怕。

2

我們倆認識快十年了。這十年里,她變了很多,從單身變成了已婚,從小職員變成了管理層。可有一點一直沒變,就是走到哪兒都帶本書。

有一年,我們倆去美國玩,我背了個空箱子,打算去買買買,她背了半箱子書,說倒時差睡不著可以看。結果,回來的路上,我買了一箱子衣服,她又買了半箱子原版書。

而且,那些書比我的衣服還貴。

這些年,她在我心裡一直是個很特別的人,無論多忙,我都會找時間約她,就怕兩個人越走越遠。

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這麼個朋友,她像是你的標桿,又像是「假想敵」。我總希望自己能在某個方面超越她,哪怕齊頭並進也是極好的。

可她永遠是那種看起來和你一樣,你卻永遠追不上的狀態。她的見識永遠比你多一點,視野永遠比你寬一點。你說什麼,她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她說什麼,你都各種聽不懂。

有這麼個朋友,真是讓人「悲喜交加」。喜的是,她能鞭策你。悲的是,她一輩子在鞭策你。

3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期節目,主持人提了個問題,我覺得很受刺激:如果在一次聚會上,你遇見兩位女士,一個拿的包看上去挺一般,但談吐不俗,一張口就引用了《經濟學人》雜誌對英國大選的分析;另一個拿著很貴的名牌包,說的卻都是電視劇和明星八卦。你覺得誰的社會地位更高?

我想了想,不說社會地位,至少對我來說,更願意和前者交往。這個世界上,知識量是很貴的。

這可能就是一個人的文化資本,也就是談資。

說起談資,這些年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越和人聊天,越不敢聊。

班門弄斧真正的可怕之處,不是丟臉,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丟了臉。有時候,沒人會告訴你,他們早就看穿了你,然後只會點頭微笑。甚至有時候,你覺得自己知道得挺多的,可別人一問,就啞口無言。

最近,「中年危機」這個詞頻頻出現。其實不止是中年,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危機」。這個時代的工作,可替代性太強了。你前腳提辭職報告,還沒來得及緬懷一下,後腳就有人搬進你的工位。

職場混了這麼多年,我最恐懼的時刻就是遇見一個比我還內行的外行。當別人談論你最擅長的知識,還說得比你透徹的時候,怎麼可能沒有危機感?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兒,因為這個世界上,連知識點都是不穩定的。

4

今天,許多人已經習慣了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似乎並不欣賞那些走到哪兒都帶著書的人,覺得他們只是裝。

我覺得不是,至少在我看來,讀書沒有什麼時候讀、怎麼讀之分,只有讀與不讀的差別。因為讀書是一種態度,有些人在圖書館坐一天刷微博,有些人在垃圾桶旁讀經典。

那些愛看書的人,除了能保持競爭力,還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凡事想得開,煩惱特別少。

開篇提到的那個書痴朋友,有一年夏天,我們倆去南方玩,回北京的時候遇上飛機延誤,整整等了六個小時。我焦慮地走來走去,一會兒發微信給北京的朋友了解天氣,一會兒向空姐詢問狀態。可一旁的朋友悠閒地拿出一本書,要了杯熱茶,不言不語,不焦不躁,一副有書萬事足的樣子。

她遇上煩心事兒,很少抱怨,就拿一本書坐在咖啡館裡。真像羅曼·羅蘭說的:「和書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

想起一部美劇中的情節,Miya因為家庭的詐欺醜聞陷入媒體的狂轟亂炸中,她事務所的同伴Lucca只給了她一個建議,找本書看,不要上網,不要看新聞。只是看書就好了。

這真的是我聽過最好的建議了。

有人說,你越讀書,越能看見自己的無知。因為無知,才會對人心生敬畏,也才會對生命多出一點豁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順境時勇往直前,逆境時豁達堅韌,這樣的人,可能是你我永遠都無法打敗的對手。

來源:Jenny喬(ID:Jenny-Qiao-Love)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