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一起堅強》
文/新周刊
1999年,站在那個九字頭年份,與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一步之遙,全人類忐忑頗多。人類總數在當年突破六十億,又替人們增添了一份人口焦慮。
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關於人口的憂心完全換了個方向——
韓國生育率跌破了1,預計到2028年將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日本65歲以上高齡群體,已占日本總人口的三成;在中國,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523萬人,而2016年和2017年分別為1786萬人和1723萬人。
低生育率和老齡化愈來愈近,腳步聲踏得人有點心慌。
在傳統文化里,九是至大之數,所謂九九歸一,它常常被人們作為時間路上的里程碑。二十年光陰打馬而過,中國人對於生育的態度已經大不一樣。
不止生娃這件事,過去一年,變化無處不在。
社交平台上哭窮的年輕人不少。三分調侃,七分真實,畢竟肉蛋蔬果一路上揚的價格曲線擺在那裡,由此催生的羊毛黨顯得理直氣壯。
一邊是Costco的排隊搶購大軍,網紅直播間裡等待折扣的百萬觀眾,一邊是球鞋、盲盒、Lo裙被炒成天價,消費新現象讓人眼花繚亂。
人人關心的樓市,「房住不炒」是年度主鏇律,暴漲會不會永遠成為過去時?
鶴崗白菜價房子,在各種傳聞和調侃之後,抽象為一種社會符號,蘇州和深圳的一輪上漲,又把年輕人拉回現實。
房價依然是和國人心率共振的民生指數。
車市不振,但ETC推廣轟轟烈烈;在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爭論聲中,特斯拉開進了上海。
2019年下半年,海南省為禁止燃油車列出時間表:到2030年,島內不再出售燃油汽車。恰在此時,南陽水氫車事件橫空出世,淪為笑柄。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社會的複雜和多元投射在個體身上,就是形形色色的2019滋味。
2019年,《新周刊》評出的年度漢字是「南」——這個字既點出困難,也藏著希望。
「南」源自「難」,王思聰在債務面前犯難,我們在超市的價格標籤前犯難,重慶人和西安人望著蜂擁而來的遊客犯難,上海人在幾種顏色的垃圾桶前犯難,中國男足面對球門犯難,廣大家長站在量子閱讀培訓班門口難上加難。
「我太難了」流行網路,道出大時代里的小艱辛,而「難」成了「南」,一句「我太南了」的調侃,反而讓人一笑置之、砥礪向前。
過去這一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台階;
過去這一年,在1月到10月的十個月里,全國實現減稅降費19688。94億元人民幣,全年減稅降費數額預計將超過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2%,居民獲得感顯著提升;
過去這一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振奮人心;
過去這一年,澳門迎來回歸二十周年慶典,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8。7億澳門元,增至2018年的4446。7億澳門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已排在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發展成就有目共睹;
過去這一年,一海之隔的香港人很難,人們期盼恢復秩序,東方之珠再煥光彩;
過去這一年,中美關係歷經波折,終於在年末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定,2019年適逢兩國建交四十周年,四十年中美關係給予人們最大的啟示是: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才是中美兩國的相處之道;
過去這一年,科創板開板,A股不出意料地紛亂,獐子島的笑料一年一度,年末一輪上漲又讓股民燃起信心;
過去這一年,泰戈爾所說的「科技的魔杖」揮舞得愈發頻繁,5G從雲端掉落民間,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但電子菸的風行,又給技術進步蒙上一層可疑的色彩,提醒我們對待科技更加審慎。
這一年裡,有人爬上賓士車頂維權,也有人在遭遇違規裁員後得到一個好結果;有善良的醫生在飛機上挺身而出,也有不幸的醫生在歲尾被奪去生命。
2019,對一些人來說,平淡無比,但對另一些人而言,註定難忘。
2019年去世的北京大學前校長丁石孫,在多年前的告別講話中談到,他相信以後的校長們會把北大辦好,因為他是一個「歷史樂觀主義者」。
我們不妨先做一個樂觀主義者,讓新一年的每一步都邁得踏實些、穩健些。
希望2020年的春運,能順利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
希望2020年的醫生能夠安心救死扶傷,不必害怕血濺五步;
希望2020年的豬肉價格,能如期落地,平穩下來,人人都能吃上肉;
希望2020年的消費者,不用上車維權,不用發帖求助,按規矩申訴就能得到說法;
希望2020年各大城市的「搶人」政策,能夠更加人性化,讓踏進社會的年輕人感受城市的溫度;
更希望2020年減負降稅能繼續提升大家的獲得感。
每個人的希冀不盡相同,惟願當我們告別2020年時,回望來路,所經過的橋樑堅固,隧道盡頭依然光明。
作家蘇葉曾經寫道:「我明明知道,過去的已不可追,未來的則正不可阻擋地滾滾前來。生活,需要我們有堅強的神經和意志。」
2020,你我都要足夠堅強,能夠經得起生活的捶打,耐得住未來歲月的考問。
來源:《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