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我懂得了忍讓

我懂得了忍讓(一)

忍讓是一種修養,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美德。忍讓不是膽小懦弱,而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大度。

曾經,我是「處處不饒人」,要是有人碰到我一下,我絕對不會輕易饒過他,而是「以牙還牙」。但是,自從那節課之後,我便學會了忍讓,不再事事計較。

那節課,我們學了一篇文章——《將相和》。它講述了戰國時期,一位名叫藺相如的人因為「完璧歸趙」而被趙王封他做上大夫。廉頗很不服氣,到處詆毀他,藺相如得知後並沒有生氣,而是說:「秦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是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倘若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趁機來打我們,所以我避著廉將軍。」這句話傳到廉頗耳里,他覺得很是慚愧,於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倘若藺相如不懂得忍讓,那麼他和廉頗必然會鬧不和,那趙國就危在旦夕了;相反,正因為藺相如的忍讓,是他少了敵人,多了個朋友,趙國也日益昌盛了。

我想,我也應該要像藺相如一樣懂得忍讓。於是,當別人不小心踩了我一腳時,我會說沒關係,下次小心點;當別人不小心碰掉我的東西時,他撿起來遞給我時,我會回他一個微笑;當別人因疏忽而弄錯我的作業時,我會對他說不要緊;當別人……

我希望每個人都擁有海納百川的大度,懂得忍讓。斤斤計較只會讓我們生活在黑暗之中,學會忍讓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何樂而不為呢?學會忍讓吧,他能使你獲得更多的歡樂,更多的友誼,更多的微笑……

我懂得了忍讓(二)

忍讓,是一種美德,但需要掌握時機。

春秋末期,齊王派大夫晏子去訪問楚國,楚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侮辱晏子和楚國。晏子並沒有立即反駁,而是把簡單的事例講給了楚王聽,楚國的國君聽了以後到覺得慚愧,不敢不尊重楚國和晏子了。

晏子的忍讓是明智的,智慧的,他贏得了楚王的尊重。

忍讓不是退讓,是退讓晏子不會在楚王的侮辱下以智取勝。

忍讓不意味著退卻不前或懦弱可欺,並不是對於誤解、凌辱的無動於衷。忍讓,顧全的是大局,著眼的是未來。忍讓是理性的,以退為進;能夠忍讓者意志堅定,性格堅韌,定是一個「大寫」的人。

但,忍讓不是時時刻刻都必須的。

在如今充滿競爭,強手如林的社會中,我們不需要忍讓,因為忍讓會讓自己以前的辛苦白費,忍讓會讓我們遭到排擠。

在自己上當受騙後,我們不需要忍讓,因為忍讓會讓我們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會讓更多的人重複走你這條路。這時,忍讓就是一種縱容。

當一個小偷偷竊財物時,我們不能忍讓,因為忍讓帶來的是社會的不平安,帶來的是盜賊的猖狂。這時,害怕小偷,忍讓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是一種懦弱。

當淡水河畔的住戶將惡臭的垃圾往河裡到,小河徹底被污染時,我們不能忍讓,一味忍讓就是對環保的一種背馳,一種對國家的不敬。

忍讓是一種美德,但無原則的忍讓是一種怯弱和逃避。有人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我們拒絕一味忍讓。

雖然中國已發展到現代文明的今天,但受辱的史實卻令人有著無法把握的悲哀:鴉片戰爭炸開了中國的大門,而中國人卻以良心與強盜交涉!八國聯軍燒殺掠奪,而中國人卻無動於衷,日本人的屠刀架在中國人的脖子上時,日本人的坦克在中國這片神聖的土地上橫衝直撞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味的忍讓,是更多中國的懦夫!

……

這一次,我終於懂了「忍讓」這個詞的含義,有時我們需要它,但有時我們得說:「不!」

我懂得了忍讓(三)

我是個很較真的人,凡是都只為自己著想,完全不顧他人感受。漸漸地,我發現朋友在疏遠我,同學一見到我就自覺「禮讓三分」,我漸漸覺得不對勁起來,最終將此事告訴了母親。

母親對我說:「孩子,同學疏遠你的原因是你太斤斤計較了,從不考慮你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感受,要懂得謙讓他人,禮讓他人!」

於是,我立刻行動起來。第二天一到學校,便把椅子往外移了移,讓後桌有更大的空間學習,洗手時也沒將水亂撒,而是滴在洗手盆中。然而,接下來發生的是令我前功盡棄。

洗完手後,我去排隊打飯,冷不防余奇凱突然衝出來,插到了我前面的位子。我不顧三七二十一,將母親的叮囑跑到了腦後,立刻沖了上去,跟他打了起來。最終,此事鬧到了老師那裡。

事後,有人跟我說:「同學,()你這件事本來可以和平解決的,像余這樣性情暴躁的人,讓他三尺有何妨?你可以事後與老師說啊!在這種情況下,讓別人一下只不過是耽誤幾秒鐘的事情,卻可以避免一場爭鬥!

「那真的每件事都要忍嗎?「我流著淚問道。

「也不是,在某些雞毛蒜皮的事上可以適當忍讓,但在權益受到威脅時必須站出來!「

他的話,令我茅塞頓開。

那一刻,我懂得了忍讓,在小事上的忍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