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式步槍(英文:Type 38 Rifle,日文:三八式歩兵銃;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是日本陸軍在日俄戰爭後於1907年正式採用的制式武器。以下是一些關於三八式步槍的介紹:
技術參數。該步槍長1280毫米,口徑6.5毫米,槍重3.95千克。配上三零式刺刀後,整體長度約為1.7米,彈倉可裝5發子彈,有效射程460米。
設計與套用。三八式步槍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是一種手動步槍。其結構簡單,射擊時後座力小、易於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準確度。槍機迴轉式閉鎖機構是其特點之一。
服役時間。該步槍從1905年開始投入使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整整使用了40年。
綽號。在中國,三八式步槍俗稱為「三八大蓋」,因其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以及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而得名。
性能與評價。三八式步槍以其精準度高、操作簡單和耐用性強而著稱。儘管存在一些缺點,如較慢的射速和有限的彈匣容量,但在其所處的時代,它仍然是一種有效的步槍,並在日本帝國軍隊中得到廣泛使用。
仿製與改進。30年代開始,中國國內也有不少仿造的三八式步槍。山西仿造的三八式及三十年式的步槍最多。抗日戰爭時期,三八式步槍被大量繳獲並裝備中國軍隊,成為抗日軍民向侵略者復仇的利器。
此外,「三八式」在中國還有一個特殊的含義,指1937年至1938年參加革命並同時加入中共黨員的人士,這些人士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