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對幾位最重要的官職的合稱,具體包括太尉、司徒和司空,這些官職在各個朝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具體含義和職責也有所變化。以下是「三公」在不同朝代的具體含義:
周朝時期,三公指的是太師、太傅、太保,主要負責教導天子。
秦朝以後,三公的官職有所變化,西漢時期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東漢時期又變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
魏晉南北朝時期,恢復到太尉、司徒、司空。
隋唐時期,再次變更為太尉、司徒、司空。
宋明清時期,三公已成為朝中重臣享有的最高榮譽官銜,而非實際的行政或軍事職務。
此外,「三公」在不同的語境下也可以指代其他概念,例如在行政管理領域,它可能指代一種追求公開、公正、公平的管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