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拜月孃的習俗源於對月亮的崇拜和慶祝,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在潮汕地區,中秋節拜月主要是婦女和小孩參與,成年男子則不進行叩拜,這種習俗體現了潮汕文化中陰陽觀念的體現,即月屬於陰,因此被稱爲太陰娘,民間俗稱月娘。拜月孃的儀式通常包括在戶外擺上供品,如月餅、水果等,然後點燃蠟燭,進行祈禱和祝福,希望得到月神的保佑,實現家庭和諧、生活幸福等願望。
此外,拜月娘還與“男不圓月,女不祭竈”的俗諺相關,這反映了古代社會中性別角色的劃分。拜月孃的儀式不僅是一種對自然的崇拜,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通過這種活動,人們尋求與自然和宇宙的連接,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