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種基於物質分子對紅外光的吸收而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當物質分子吸收特定波長的紅外光能量時,會引起分子的振動和轉動能級躍遷,從而產生紅外吸收光譜。這種光譜通常在2.5至25微米的中紅外光區域被觀察到,因此也被稱為紅外分子吸收光譜。利用這種光譜,可以對物質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在紅外分光光度法中,分子中不同官能團在發生振動和轉動能級躍遷時所需的能量各不相同,產生的吸收譜帶的波長位置可以用於鑑定分子中官能團的特徵,而吸收強度則是進行定量檢測的依據。這種方法不僅用於分子結構的基礎研究,如測定分子鍵長、鍵角、推斷分子的立體構型等,也廣泛套用於化學組成的分析,如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紅外分光光度法的缺點是靈敏度相對較低,不適用於微量成分的定量測定。然而,後來發展起來的傅立葉紅外光譜法克服了這一不足,能夠測定微量的樣品。
紅外分光光度計是一種科學儀器,它能夠將成分複雜的光分解為光譜線,用於分析物質的成分和結構。隨著技術的發展,紅外分光光度計經歷了從第一代的光柵型到第四代的雷射紅外分光光度計的發展,提高了解析度和套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