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八派,是指在戰國時期,儒家內部因對孔子思想的解讀和實踐上的差異而形成的八個不同的學術流派。這些派別最早見於《韓非子·顯學》一書中,具體包括:
子張之儒:由孔子弟子子張(顓孫師)所傳,強調「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提倡忠誠和誠信。
子思之儒:孔子之孫孔伋所傳,提倡「天人合一」和內省,是思孟學派的一部分。
顏氏之儒:孔子弟子顏回所傳,以德行著稱,安貧樂道,踐行孔子的仁德思想。
孟氏之儒:孟子所傳,強調仁義禮智,是思孟學派的另一重要分支。
漆雕氏之儒:孔子弟子漆雕開所傳,提倡廉潔正直,不畏強權。
仲良氏之儒:具體信息較少,可能是指孔子弟子陳良所傳的學派。
孫氏之儒:指荀子所傳的學派,他在《非十二子》中批評了子張之儒。
樂正氏之儒:可能指孟子弟子樂正克所傳,與《大學》的傳承有關。
這些學派的形成和發展,反映了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各派在孔子儒學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但也有所對立,共同推動了儒家思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