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古人通過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節氣到來的時間,為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在冬至這天,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預示著冬天的正式到來,過後,白天會一天比一天長。
古代人觀察到,在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冬至標誌著冬季的正式開始,也是陽氣開始逐漸增長的起點。因此,冬至在古代被人們看作是陰陽轉換的關鍵時刻,具有重要的農業和天文意義。
周公就把這天確定為新年開始的一天,這就是冬至的來歷。西漢時期的冬至,官府不僅要舉行祝賀儀式,而且還要放假,官員不上班,商人停業,親朋互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到了唐朝開始成為節日,盛行於唐宋時期,相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