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險為夷,其源自《唐詩紀事·崔鉉》中的一句話:“回矢在弦,雖險不傷,險夷原是自家定,反覆須教入聖盲。” 意思是轉危為安。
化險為夷的故事通常與商朝時期的周公旦和武王姬發的兒子成王有關。成王年少即位,由於他的叔父管叔、蔡叔與武庚叛亂,殷朝故國復興,殷商遺民反叛,殷商的將軍也起兵造反,朝政一度十分危急。周公旦為了穩定政局,挺身而出,決心代成王親自理政。他制訂了一系列法令和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周初的政局由亂到治,由危險到安定。
因此,“化險為夷”比喻化危為安。在歷史故事中,化險為夷常被用來形容在危難或困境中轉危為安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