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茶北引」之路是指將南方的茶樹引種到北方的日照地區的過程。
上世紀50年代,時任浙江省第一書記的譚啟龍在赴山東任職前,毛澤東同志建議他將南方的茶引到山東去。譚啟龍到任後,決定在山東試種茶樹,從而拉開了「南茶北引」的序幕。日照縣,當時屬於臨沂地區,是山東「南茶北引」項目最初確定的地點之一。項目在1959至1965年間進行,期間日照縣從福建、浙江引進茶籽,在大沙窪林場和國營劉家灣苗圃試種,但因凍旱問題,茶苗枯死,試種未成功。到了1966年,在沿海安嵐公社的安東衛北山村和絲山公社的雙廟村再次嘗試試種,第二年春天,部分茶苗成活,成活率達到57%,這標誌著日照「南茶北引」試種在小範圍內取得成功。此後,日照縣擴大了試種面積,並在1967年將茶樹種植推廣到全縣多個大隊。1968年,日照及周邊地區的茶樹引種試種均取得成功,得到了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專家組的認可。此後,日照縣的茶樹栽培由小規模試種轉為大規模推廣種植。
在這一過程中,「凍害」和「乾旱」是日照人民面臨的主要困難。由於茶樹原產於亞熱帶地區,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而日照氣候乾燥、降雨偏少、冬季寒冷,因此茶樹經常受到凍害的影響。儘管如此,日照人民通過不斷實踐和探索,找到了克服這些困難的方法,最終成功地將茶樹引種到日照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