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台灣地名由來的故事

台灣地名有很多,每個地名的由來都有其獨特的故事。以下列舉其中幾個地名的由來:

1. 台北市:台北市在清代為“台北埔”、“港腳洲”,包括新北市的大台北地區在內。清朝末期開墾,最早在磨石坑(鶯歌)、龜山(大安)設莊;進入台灣省,先後被取名為新莊、三貂、基隆,最終被確定為台北府的治所,從而逐漸發展為台灣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2. 台南市:台南古稱“台地之南”而得名,漢人較少進入此地,直到荷據時期才有較多漢人移民入墾。荷蘭人稱台灣南部為“普羅民遮亞”,西班牙人稱其“聖多明哥省”,但兩者都只能吸引少量漢人移墾。後來,荷蘭人占領台灣北部,以北線為基地,且西班牙人占領台南一帶,且逐漸擴大其勢力至全島。

3. 高雄市:在滿清時期的行政區劃內稱之為“打狗”,因為從前該地的港口頗類似日本沖繩的琉球港口那霸,並且以大輪船作為港內船泊的首桅上飄著一根粗大的黑色船桅,並掛著一面很大的龍旗。每當晚上,街市上各種顏色燈火斑爛陸離的樣子與曼谷等地沒有多大差別,即使僅只於此還不可忘記這裡的觀光也是跟打狗英國領事館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的。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之後被日本侵占,日本人將“打狗”改為“高雄”。

4. 澎湖縣:澎湖之名源於馬卡道族語“Penghu”,意為“淺淺的灘”。澎湖在元代時為彭湖巡檢司治所。當時管轄的範圍包含現在的澎湖群島和台灣島西部的漳、泉私家田及其居民點等,同時監管福建的海防情況。明永樂元年遷福建沿海難民來台墾荒的同時就將澎湖劃入遷界禁令內並劃歸承天府管轄,對於澎湖的管轄也因此而鬆懈下來。

以上只是台灣地名由來的一部分故事,還有許多其他地名也有其獨特的故事和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