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邑方言,也稱四邑話,是粵語中的一個重要地方性方言,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江門市及其周邊地區,包括新會、台山、開平、恩平四邑,以及江門市轄下的蓬江、江海二區,鶴山市部分地區,珠海市斗門區,和中山市的古鎮鎮。四邑方言在歷史上曾以新會話為代表,但近年來,由於台山話(新寧話/台城話)的國際影響力,台山話逐漸成為其代表。
四邑方言的特點包括豐富的聲調變化(多達9個聲調)和獨特的詞彙。與標準粵語相比,四邑方言基本沒有長短元音的區別,並且擁有一些獨有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例如,四邑方言將所有有硬殼的蛋和無硬殼的卵都稱為「蛋」,而其他粵方言點則區分這些詞彙。
四邑方言的形成歷史複雜,早期是閩南話和客贛語的影響,後來逐步發展成今天的方言格局。其內部包含多種方言,彼此之間的差異較大。隨著珠三角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這些散落在城區周邊的小方言正面臨著消失的風險。
總的來說,四邑方言是廣東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四邑方言的研究和保護對於理解嶺南文化和粵語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