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徭法是明代一種徭役制度,旨在更公平地分配徭役負擔。該法最初由江西地方官柯暹創立,後由江西按察司僉事夏時在正統八年(1443年)推廣至全行省。均徭法的實施是為了解決原有徭役制度中的不公平現象,如「放富差貧」,即富裕戶少服徭役,而貧困戶承擔更重的徭役。
均徭法根據家產和人口多少來抽人服徭役,家境好、人口多的人應服更多的徭役,而家境差、人口少的人則服更少的徭役。均徭法包含力差和銀差兩種形式。力差是指需要親身前往服役的徭役,如保全、巡夜、押運等;而銀差則是指通過支付錢財來替代的徭役,如供給官府和公有部門柴火、馬匹等。
在實施均徭法之前,需要先審定各戶的丁產狀況,準確劃定戶等,並將各等戶類編成冊,作為服役的依據。這種冊子稱為《均徭文冊》或《白冊》,以區別於《黃冊》。均徭法的實施對於明代的社會和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標誌著明代雜役改革的開始,有助於減少貧苦農民的負擔,維護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