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士文化是什麼

士文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的升華和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徵。士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經歷了不斷解構、重組與發展的過程,其立身之道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糧食,其結晶則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於大夫與庶民之間的階層,這個階層非常廣袤,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處於「官」與農工商「小百姓」之間的「各界人士」。士人尤指古代的讀書人,「士大夫」則泛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和官僚階層。士的社會特徵就是不當官,不掌權,一旦當官就叫「步入仕途」或「入仕」。

傳統的士講風骨,重操守,其風範大致是:儘管他們經濟上處於附庸地位,卻極自尊,古有不吃嗟來之食及不為五斗米折腰者;文士愛名節,重義輕利,孔子過盜泉渴而不飲,孟子喻義不言利;武士以「重然諾,輕生死」為業道,後來被大和民族竊去;他們尊崇的是「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們嚮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們愛國,以國為家,倡導「天下為公」;「士為知己者死」,人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他們能「殺身成仁,捨身取義」,能以身許國,毀家紓難;他們的信條是「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腰無半文,心憂天下」是他們的寫照。

在現代社會,教授、專家、學者、作家、企業家、記者、衛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藝界、商界及其它各型的知識分子,凡「學而不仕者」,皆屬士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