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金,也稱爲自然金(native gold),是自然界中以單質狀態存在的金元素礦物。它的化學成分主要是金(Au),並且常含有銀(Ag)、銅(Cu)、鐵(Fe)、鉑(Pt)、鈀(Pd)、銥(Ir)、鉍(Bi)、碲(Te)、硒(Se)等元素。自然金屬於等軸晶系,其晶體形態多樣,包括立方體、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等,但通常呈現不規則的顯微粒狀,有時可見樹枝狀、鱗片狀、纖維狀。自然金的顏色和條痕色均爲金黃色,具有金屬光澤,不透明,摩氏硬度在2.5~3之間,密度約爲15.6~18.3g/cm³。它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和延展性,可用於提煉黃金,黃金本身也常被用作“硬通貨”,用於製造貨幣、裝飾品、金屬塗料和精密電子儀器的拉絲導線等。
自然金顆粒通常較小,即使在金礦石中也難以用肉眼看到。在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肉眼可見的自然金稱爲明金,根據產出情況,自然金可分爲原生金(巖金、山金)和次生金(砂金)。次生金有時可形成團塊狀集合體,俗稱“狗頭金”。世界最大的自然金是產於澳大利亞的“金臨天下”。自然金的形成與高溫或中溫熱液或火山熱液的作用密切相關,常與石英及硫化物相伴生,常見於未固結的砂積礦牀、砂岩和礫岩中,也可在河牀中找到顆粒狀或者塊狀的衝擊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