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珦(1243年-1306年),初名裕,字士蘊,號晦軒,諡號文成,是高麗中後期的儒學領袖,出生於興州(現慶尚北道豐基)。以下是關於安珦的詳細信息:
主要成就:
第一個將朱子學思想引進高麗的人。
創立了朝鮮朱子學注釋學派。
建立了國立大學「泮宮」。
設立了獎學金機構「贍學錢」。
生平經歷:
自幼喜歡讀書寫字,研習學問。
18歲時考中文科,成為校書郎,後調職至直翰林院。
在元朝入侵期間,為避開蒙古軍,高麗遷都江華島,安珦在此生活了一段時間。
歷任監察侍御史、尚州判官等職,36歲時進入國子監,致力於人才培養。
1289年,隨世子忠宣王出使元朝,次年回國時攜帶《朱子全書》手抄本,開始傳播朱子學思想。
為普及理學,派國學學正金文鼎到中國描繪孔子及其弟子畫像,併購買祭器、樂器、經書等。
建立泮宮,供奉孔子的大成殿,隸屬於開京的國學機構。
影響與貢獻:
安珦的牌位被安置在成均館、文廟等,每年春秋進行祭拜。
他的著作《晦軒實記》記錄了他的學術思想和貢獻。
安珦的學術成就和貢獻,使他在高麗乃至朝鮮半島的理學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看到安珦不僅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努力為高麗乃至整個朝鮮半島的文化和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