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潮是指基於平衡潮理論計算得出的潮汐現象。這一理論做出了一系列簡化假設,包括:
地球完全被海水覆蓋
海底平坦
海水沒有慣性
忽略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
在這些假設下,當引潮力、壓強梯度力和重力達到平衡時,海面保持穩定狀態。此時,海面形成的等勢面稱為太陰「潮汐橢球」。由於地球的自轉,導致地殼上的海面發生周期性的漲落,形成潮汐。
平衡潮理論還假設地球為一個剛體,其表面覆蓋著一層無質量的海水。在這個模型上,海水的質點始終處於流體靜平衡狀態。此時,海水相對於剛體地球模型表面的起伏稱為平衡潮,其潮高等於起潮力位與地球重力的比值。
平衡潮與實際潮汐之間存在差異,主要原因包括:
地球表面水體運動的連續性和動量平衡
赤道上地球表面相對於月球的線速度與平衡潮傳播速度的差異
柯氏力的影響,導致潮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轉,在南半球向左偏轉。
平衡潮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740年,由D.伯努利首次提出。這一理論是基於靜力學平衡角度,假設地球表面被海洋覆蓋,海面在任何時刻都能保持與重力和引潮力的合力處處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