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主要包括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兩個部分。
狹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它提出了兩個重要的原理:
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不隨光源和觀察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
相對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參照系中具有相同的數學形式。
狹義相對論指出,無論觀察者移動的有多快、方向如何,他們測量的光速都將是每秒30萬千米。此外,狹義相對論還提出了“同時的相對性”、“四維時空”等全新的概念。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在1916年完成的,它表明在強引力場下時間的流逝速度也會變慢。廣義相對論認爲引力和加速度是等價的,並且可以通過彎曲時空來解釋引力。由廣義相對論推導出來的重力透鏡現象,讓天文學家可以觀察到黑洞中的暗物質,還可以更好地評估質量在太空中的分佈情況。
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創立的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它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並和量子力學的提出一起,共同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