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物」這個概念源自馬克思主義理論,指的是將社會中以金錢進行交易的商品賦予外在表象包裝,通過符號和意向的填充和再現,來掩飾社會階級關係中的剝削與不平等。
「拜物教」是宗教信仰的原始形式之一,與「拜神教」相對。原始意義上的拜物教產生於原始神靈觀念之前,被崇拜者可以是天體、宏大的自然現象、無生命的東西和動植物,或者是人的想像中「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它們被賦予超自然的特性,使人產生敬畏與恐懼感。在非宗教意義上,拜物教指的是對某種物品的迷信或盲目崇拜,例如在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出現的商品拜物教和貨幣拜物教現象。
此外,「拜物主義」也被用來描述一種有關一物件符號或軀體部分聚焦的性權益。在現代社會語境中,「拜物」還可以指人們將一切價值都放在金錢和物質的價值標準上來衡量,導致人們成為物質的奴役,喪失寶貴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