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堂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建築,具體含義和用途根據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有所不同:
劉氏家廟:
始建於北宋,由客家劉氏始祖祥公的七世孫參常公所建。
最初祭祀昭烈帝次子魯王永公及入閩客家劉氏始祖祥公,因此曾命名為「魯王府」、「漢王廟」。
宋朝末年,文天祥在此設立抗元指揮機關,後因元朝的破壞而在明朝永樂年間重建,更名為劉氏家廟,又稱「祥公祠」。
鄭氏家廳:
位於淳安汾口鎮水南行政村簡門自然村,是鄭氏的家廳。
敦睦堂保留著完整的結構,包括前堂和後堂,後堂為兩層樓,具有天井,曾用於祭祀、請戲班子唱戲、作為村小教室和老師宿舍等。
現在是老年活動室,用於聚會、打牌、聊天等。
張氏祠堂:
位於鎮江市京口區,是張氏的祠堂,傳說是漢朝張良後裔張賀所建。
被列為江蘇省人民政府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明、清代遺址的特點。
門前匾額刻有「光前裕後」石刻,內部有張玉書所書的「義門」牌匾,張玉書曾任兵部及禮部尚書,並參與《明史》、《康熙字典》的編寫。
綜上所述,敦睦堂的意義和用途因地區和歷史背景而異,但都體現了對家族、社區和文化的重視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