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而」字有多種用法,具體如下:
第二人稱代詞,一般作定語,例如:「某所,而母立於茲」。
副詞,可以譯為「就」或「才」,例如:「然則何時而樂耶」。
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例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例如:「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或「卻」,例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或「假如」,例如:「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例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表示因果關係,例如:「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表示並列關係,連線不分主次、先後的兩項,有時和現代漢語的「又」字相當,例如:「空中而多竅」。
表示偏正(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謂語,表示偏正關係,有時可譯為「地」,例如:「面山而居」。
以上是「而」字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