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模稜兩可典故

成語「模稜兩可」源自唐朝詩人蘇味道的故事,具體典故如下:

蘇味道的為人:

蘇味道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以其圓滑的處世態度而聞名。

他認為,處理事情時不應過於決斷,以免犯錯後受到責罰。因此,他總是保持中立,不表明明確的立場或主張。

「模稜兩可」的由來:

蘇味道的這種行為被人們所注意,並給他起了「蘇模稜」的外號。這個外號反映了他處理事情時的含糊不清和避免明確立場的態度。

他的這種做法,就像用手摸稜角一樣,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既不決定支持這一面,也不決定支持那一面,從而避免了明確的立場。

成語的含義和套用:

「模稜兩可」形容說話或處理事情時含糊不清,不作明確的決斷,也不表示顯明的態度。

這個成語在現代常用來批評某些人在決策或表達觀點時的含糊不清,缺乏明確立場的行為。

綜上所述,「模稜兩可」這一成語不僅反映了蘇味道個人的處世哲學,也成為了後世用來形容某些人處理事情時缺乏明確立場和態度的常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