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習俗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他在國家遭受危機時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以及為了保護他的屍體不被魚蝦所食,開始在江中投入用竹葉包裹的米飯。這種用竹葉或蘆葦葉包裹糯米製成的食物,最初被稱為「角黍」或「筒粽」,後來簡稱為「粽子」。隨著時間的推移,端午節吃粽子成為了傳統的習俗,以紀念屈原的犧牲精神和對國家的忠誠。
紀念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習俗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他在國家遭受危機時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以及為了保護他的屍體不被魚蝦所食,開始在江中投入用竹葉包裹的米飯。這種用竹葉或蘆葦葉包裹糯米製成的食物,最初被稱為「角黍」或「筒粽」,後來簡稱為「粽子」。隨著時間的推移,端午節吃粽子成為了傳統的習俗,以紀念屈原的犧牲精神和對國家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