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義》,又稱《白虎通》,是東漢時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主要由班固撰寫。該書成書於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是在洛陽白虎觀召開的關於五經同異的討論會上編撰而成的。這場討論會旨在統一當時存在的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之間的差異,會議上的討論內容和決議最終由班固整理成書,形成了《白虎通義》。
《白虎通義》的內容豐富,涉及社會、禮儀、風習、國家制度、倫理道德等多個方面,它以陰陽、五行等哲學概念為基礎,解釋了自然、社會、倫理、人生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書繼承了董仲舒的神秘唯心主義思想,並對宋明理學的人性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白虎通義》還體現了東漢今文經學派的政治及學術思想,是董仲舒以來今文經學派的唯心主義思想和神秘主義哲學思想的延伸和發展。
此外,《白虎通義》也受到了《周易》的深刻影響,書中不僅繼承了天人感應的理論,還強調了中和是人的自然之性,倡導人們互相和睦,彼此親愛。該書不僅是漢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依據和統治思想的重要來源,也對後世的中國儒家學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白虎通義》是一部綜合了多種學術觀點,對漢代乃至後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