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特地形,也稱為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水的溶蝕作用和伴隨的機械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貌。這些地貌包括石芽、石溝、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窪地、溶洞和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的特點是地表地形崎嶇,土層薄,土壤貧瘠,地表水滲漏嚴重,而地下水系發達。這種地貌在中國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上最為典型,那裡的石灰岩岩層和大面積的降水量為喀斯特地貌的發育提供了良好條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與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鈣有關,在有水和二氧化碳的存在下,碳酸鈣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可溶於水的碳酸氫鈣,從而導致空洞的形成和擴大。喀斯特地貌不僅在中國有廣泛分布,還在世界其他地區如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伊斯特拉半島上有典型發育。
喀斯特地貌的分類可以根據出露條件、氣候帶和岩性進行。例如,按出露條件可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和埋藏型喀斯特;按氣候帶可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和乾旱區喀斯特;按岩性則可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和鹽喀斯特。喀斯特地貌對旅遊業有積極影響,因為它風光優美,可以發展旅遊業,促進經濟發展。然而,它也對交通、農業和生態系統有不利影響,如地表破碎、崎嶇不平、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地質條件複雜導致的地質災害、平地少、土壤貧瘠、石漠化嚴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