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又稱姜太公,是中國商朝末年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韜略家、思想家,西周開國元勛。其出生地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東海之濱,另一說在牧野之地。姜子牙的祖先是四岳之官,曾輔佐夏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呂地,因此他的氏為呂。
姜子牙早年便喪失了父母,為了生計,曾以屠夫和商販為業,但內心深處一直嚮往隱居生活,期望能在垂釣中找尋人生的真諦。其後有機會遇到了文王姬昌,我們常說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便是指的這次相遇。姬昌在與他討論國家興衰大事後,認為他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於是讓他擔任了輔佐自己的重要職位。姜子牙輔佐姬昌克成大業,為西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姜子牙在軍事上有卓越才能,是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在牧野之戰中,他立下了首功,此戰商紂王兵敗自焚,導致商朝滅亡,西周隨之建立。姜子牙被周武王封於齊地,成為了齊國的始祖。他在齊國期間,憑藉出色的治理能力,將齊國打造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在政治上,姜子牙推崇尊賢尚功,打破了過去以血緣為標準的用人制度,極大地激發了人才的創造力。他的這種用人思想為齊國的稱霸之路奠定了基礎。
姜子牙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通曉天文地理,深諳治國安邦之道。他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儒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眾多學派尊為始祖。
此外,《六韜》這部兵書,雖其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普遍認為與姜子牙有關聯。唐朝統治者甚至追封他為「武成王」,與孔子並立,顯示了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