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跣足相迎"的典故源自於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事件,具體內容如下:
背景:
發生在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期間。
曹操的軍隊面臨極大的困難,包括糧草短缺和戰局不利。
事件經過:
袁紹的謀士許攸因不滿袁紹的決策,決定投降曹操。
曹操得知許攸來投,非常高興,以至於顧不得穿鞋,赤腳跑出來迎接許攸。
許攸被曹操的誠意感動,向曹操透露了袁紹軍的重要軍事機密——烏巢糧草基地的情況。
曹操立即採取行動,成功燒毀了袁紹的糧草,這一行動成為了官渡之戰的轉折點。
典故意義:
這個典故體現了曹操對人才的尊重和渴望,以及他在軍事上的機智和果斷。
後來,"跣足相迎"這個詞語被用來形容對人才的極度重視和歡迎。
歷史記載:
這個故事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
通過這個典故,我們可以看到曹操作為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不僅在軍事上展現出卓越的才能,而且在用人和對待人才方面也展現出了開闊的胸懷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