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並不是只能律己不宜律人。這種觀點忽略了最大的道德是互相尊重對方的選擇,不隨意侵犯對方的權益。如果這個都不能保證,那麼再講任何別的都沒有意義。例如,在超市結賬排隊時,如果有人不排隊往前擠,其他人會對其施以道德譴責,說你違背公德不守秩序。這並不是幻想,而是現實生活中的道德約束。
道德的用處就是用道德譴責的方式來約束不能用法律約束或用法律解決成本過高的日常問題。比如說每個人都要上超市,上超市結錢都需要排隊,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插隊。但是如果有人插隊了,你去告他嗎?這種輕微的侵犯公共秩序行為顯然用法律約束成本過高,所以大眾就用道德譴責的方式對輕微侵犯大眾公共秩序的行為加以威懾和約束。
當道德和法律矛盾的時候一般也是修改法律適應道德,而不是修改道德去適應法律。比如刑訊逼供後來管得更嚴修改了原本對此約束不嚴的相關法規也是因為刑訊逼供不符合道德,由此可知道德和法律矛盾的情況下,道德對法律的修改有指引作用,道德作為法律的精神。
道德和法律都是大眾公認並由大眾共識來維護的東西,並且無論道德和法律都是隨著時代進化的,奴隸時代道德、封建時代道德法律和現代都有不同。例如,A片問題就是如此,按照現代道德觀有些觀點認為A片無罪,甚至成人就可隨便看,所以所謂A片不符合道德並非是舉世公認的,和搶劫舉世公認為不道德違法行為不是一個概念,那誰可以說在A片問題上別人不能用道德譴責他,他敢說在搶劫重傷害問題上別人也不能道德譴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