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

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一)

《果殼中的宇宙》這一書名出於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它的隱喻是多重的。哈姆雷特認為,即使把他關在果殼中,仍然自以為是空間之王。從廣義上看,粒子,生命和基本的處境都和果殼類似,尚不清楚的是它們中有哪些自認為是無限空間之王。現代量子宇宙學認為,整個宇宙是有一個果殼狀的瞬子演化而來,果殼上的量子皺紋包含宇宙中所有結構的密碼。

通過對此書的閱讀後,使我看到了宇宙的無限空間,及眾科學家的偉大發現。愛因斯坦的兩個基本理論:相對論和量子論。廣義相對論把空間和時間從一個事件在其中發生的被動的背景轉變變成為宇宙動力學的主動參與者。這就引發了一個偉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21世紀仍然處於物理學的最前沿。

霍金教授以他獨特的熱情把我們帶入了奇境裡,粒子,膜和弦做十一維運動,黑洞蒸發並且和它攜帶的秘密同歸於盡,我們宇宙創生的種子只不過是一個微笑的碩果。

科學的終極目的在於提供了一個簡單的理論去描述整個宇宙。然而,大部分科學家遵循的方法是將這問題分成兩部分。首先,是一些告訴我們宇宙如何隨時間變化的定律:(如果我們知道在任一時刻宇宙是什麼樣子的,則這些定律即能告訴我們以後的任一時刻宇宙是什麼樣子的。)

第二,關於宇宙初始狀態的問題。有些人認為科學只應過問第一部分,他們認為初初始狀態的問題應是形上學或宗教的範疇。他們會說,全能的上帝可以隨心所欲地啟動這個宇宙。也許是這樣。但是,倘若那樣,他也可以使宇宙以完全任意的方式演化。可是,看起來他選擇宇宙以一種非常規則的、按照一定規律的方式演化。所以,看來可以同樣合理地假定,也存在著制約初始狀態的定律。

正如古老諺語所說的,充滿希望的旅途勝過終點的到達。我們追求發現,不僅在科學中,而且在所有領域中激起創造性。希望我們以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體驗果殼中的宇宙!

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二)

這本書先不說其內容,光說其作者就足以讓人們震撼和敬佩的了。這位作者就是在劍橋大學擔任教授職位的史蒂芬。霍金先生。他是一位量子物理學家,他全身上下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他就是用這三根手指用滑鼠寫出了一本本的書,《時間簡史》是他的代表作。

《果殼中的宇宙》的第一章主要介紹了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以及愛因斯坦是如何以它為基礎進行下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的,同時還說明了霍金本人的看法;第二章講了一種假設。作者假設時間是有形狀的,並通過量子公式驗證了這種假設與相對論的理論是相符的;第三章作者是在解說宇宙。他認為宇宙有許多重的歷史,每一個歷史都可以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第四章講了一個預言,霍金先生預言在超引力的狀態下(如黑洞)時間彎曲,我們如何降低我們自身來適應未來;最後兩章用宇宙中的各種條件來擬出我們作為生物在時空中旅行的種種可能性以及我們與宇宙的關係,還提出了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是否虛無等假設。

這本書的內容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讀了它,讓我再碰到其他奇怪的問題時不會再迷惑。

果殼中的宇宙讀後感(三)

今天終於讀完霍金寫的《果殼中的宇宙》了,()雖然從頭到尾讀完一次,而且中間通常一句話要看四五次,最後對內容還是一知半解,但還是要寫下我的讀後感……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要跟之前看過的霍金寫的另一本書《宇宙的起源與歸宿》聯繫起來。因為《宇宙的起源與歸宿》中提到的萬物之理(將所有局部性理論結合成一種「萬物之理」,按霍金的話來講找到的話,將會是理論物理的盡頭、人類的終極勝利)就是《果殼中的宇宙》中提到的M理論(也叫弦論)。其中M理論包括0-異型、Ⅰ型、ⅡB、ⅡA、E-異型和11-維超引力。其中設計的的有11-維超引力、P-膜、M-理論、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10-維膜、超弦、黑洞。而M理論中將這些東西聯繫起來的中心就是現今研究需要找出的目標。   霍金認為人是生活在10維或者11維的空間裡的,但人類之所以未覺察到,可能是因為額外維的尺度小到普朗克尺度(普朗克長度為10——33厘米,普朗克時間為10——43秒)或者大到無窮大,所以人類未觀察到。

而宇宙處於膨脹之中已經被普遍認可,因為根據都卜勒效應和從宇宙所接收到的微波輻射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霍金認為,大的額外維蘊涵著我們生活在一個胚世界中,一個在高維時空中的4維『面』或『膜』「中。強力、弱力和電磁力將被限制在這個胚中,所以任何與引力不相關的物理問題就會和在4維時空中的一樣。引力則會彌散到整個高維空間中去。也就是說,引力隨距離的減少可能比以往的估計更快。

這樣,行星軌道會是不穩定的:行星要麼掉到太陽中去,要麼逃離太陽逃逸到太空中去。然而,若額外維在離人類生活其上的胚不遠的另一胚處終結的話,這種效應就不會發生。那麼,對於超過兩個胚相分離的距離,引力就會如上述像電磁力那樣,不能自由地發散開去,而被有效地局限在胚上,並且減小的速率剛好適合於行星軌道。

霍金在《宇宙的起源於歸宿》中提到,銀河系是棒旋星系。恆星繞銀河系中心作緩慢的轉動,大約2億多年轉動一周。如果套用克卜勒定律,外部的恆星的運動速度應當比靠近銀心的轉得慢,但是觀測結果並非如此,整個銀河系內恆星的運動速度大致相同。所以,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存在大量暗物質,大部分分布在銀河系的外圍,從而加快了這部分區域內恆星的運動速度。對星系團內全部星系運動狀況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結論。

霍金認為,在4維」膜「世界中,人類生活在一個胚中,鄰近還有另一個」影子「胚。因為光被限制在胚中,不能傳播到另一個胚,所以人類不能看到影子世界。但是人類會感覺到影子胚中的物質的引力影響。這種引力在人類所在的胚世界中會顯示成一種」暗「源。檢測」影子「胚的僅有辦法是通過引力的途徑。

霍金說,弦、膜和胚」與宇宙中任何其他東西一樣,都會有量子起伏。「這些量子起伏就使得胚這樣一類客體會自發地創生和消失。這個過程很有一點像沸騰的水中蒸汽泡形成的過程。量子力學中的海森伯不確定性原理導致了胚從泡泡中創生。如果這個4維泡泡繼續長大,那麼生活在這個泡泡上的人就會感到宇宙正在膨脹。

按照霍金的無邊界構想(霍金在《宇宙的起源與歸宿》中提到宇宙是有限,無界的,就像地球表面,只不過多了兩維,而宇宙邊界的唯一條件就是沒有邊界),胚世界的自發創生有一段虛時間的歷史。在這段歷史中,宇宙像一個果殼:一個4維球面。只是果殼是空的,在這胚世界圖像中的4維果殼是滿的:人類生活其中的胚在虛時間中的歷史是一個4維球,它是一個5維泡泡的邊界,而餘下的5維或6維是捲曲的,並且卷得非常小。

依照霍金的理論,胚在虛時間的歷史將決定它在實時間的發展。高維泡泡在虛時間中產生一個完全光滑的球形的4維」果殼「的機率是最高的;然而,這又對應於在實時間內以暴脹方式永遠膨脹的胚。星系不能在這種胚世界中形成,從而智慧生命也不會出現。然而,高維泡泡在虛時間中產生一個有點不光滑和偏離球形的4維」果殼「的機率雖然稍低一些,但是卻能與實時間中的減速暴脹過程(胚在開始時有一個加速膨脹——暴脹的相,隨後膨脹又緩慢下來)相對應。在這個減速暴脹過程中,星系可能形成,智慧生命也會出現。有趣的是,這些智慧生命將會創造一種宇宙理論,認識到他們來自於不那麼光滑,也不那麼圓的4維」膜「。

在讀完《果殼中的宇宙》和《宇宙的起源與歸宿》之後,有一種感覺。人類置於茫茫的宇宙之中實在是太渺小了,而且對所存在的宇宙也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完全沒有實力實踐。而當中一些妄想要挑戰自然挑戰宇宙的人類不是太狂妄,太可笑了嗎?雖然他們可以說是人存理論決定這個宇宙,但是沒有確鑿的證據是不能使全世界的人類信服的。而神創論更是無從談起,他們想說他們那個萬能的上帝麼?可惜,親愛的上帝不是萬能的,他能造出一塊自己也搬不起的石頭麼?

人類還有很多未知的世界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我相信,事實只有一個,人類在將來,一定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