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回到明朝當王爺》讀後感

《回到明朝當王爺》讀後感(一)

《回到明朝當王爺》是一部架空歷史類網路小說,大概講述了一個速成的九世善人,被陰司判官送到了大明正德年間。自認沒有一技之長,又對歷史一知半解的穿越者鄭大善人,幸好遇上了一個最不像皇帝的皇帝朱厚照,國家的命運就像歷史洪流中的一條小船,而楊凌(鄭大善人在明朝的轉世)的到來使它駛向了與今天截然不同的方向。

從某種程度上講,《回到明朝當王爺》是一部很俗套的小說,主人公從開始的窮困潦倒,然後通過努力,以至最後的拜王封侯,榮華富貴,美女如雲。儘管有以上種種不太能讓人瞧得起的因素,可是當我們讀畢回想時,感觸更多的卻是對身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弘治朝和正德朝初期正是明朝中興時期,史上就稱明孝宗弘治帝為大明中興之主,駕崩後立無字碑,中國歷史上只有兩位帝王立過無字碑,除了武則天便是這位明孝宗了。楊凌便重生在弘治末年,然後,他憑著難得的機遇與比常人多出五百多年的見識,慢慢接近了明朝中樞,悄悄地改變著一切。他提前了近一百年引進了玉米,土豆等高產農作物,很大程度的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極大緩和了農民階級與統治階級的矛盾;早五十年解開海禁,使中國成為當時的經濟貿易中心,增強了與外國的聯繫與交流;研製了新型火炮,驅除了倭寇與西方海盜,強大的武力保證了國家的安全;聯合朵顏三衛牽制伯顏,以至最終打敗伯顏,將中國版圖拓展到了西伯利亞。對內誅除了劉瑾,穩定了朝廷中樞;平定劉六、劉七起義和寧王叛亂,是人民生活得以安定。當時資本主義已經萌芽,尤其是沿海地區,車間式生產的紡織業已初具規模,中國的政治制度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祖國大地一派欣欣向榮,讓人充滿了希望,自豪與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而回歸於現實,眼中所見的是真真切切的祖國,她經歷了鴉片戰爭、看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後來的文化大革命,經歷了屈辱、戰亂與動盪。終於,隨著改革開放,祖國迎來了和平發展時期,浴火重生,成為了一個勢頭正猛的開發中國家。儘管如此,剛剛開始復甦的我們,與歐美已開發國家仍存在著很明顯的差距。於是滋生出了不少崇洋媚外者和對「愛國」茫然以對者。「愛國」的「國」並不是代表政府的「國家」,而是「祖國」——我們生命與靈魂的根。可是,現在有不少人不明白這些,只是在每個星期一公式化的重複著升國旗唱國歌的步驟,而後便把自己扣在了書本上,扣在了高考上,扣在了分數上,最後成為一批一批高學歷卻對祖國沒有多少依戀的「人才」,可悲可嘆。其實,我一直以為愛國是一種民族凝聚力的體現,而這凝聚力,來源於民族自豪感,而這自豪感的根源在於民族優越感。而如今,面對外來文化的入侵,有些人的民族優越感已漸漸消失,不再自豪與過去的輝煌。

而我卻相信,儘管輝煌的歷史並不代表未來,但他至少說明了我們中華民族蘊藏著強大的潛力。而如今,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祖國的輝煌還會遙遠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會遙遠嗎?

《回到明朝當王爺》讀後感(二)

《回到明朝當王爺》終於看完了,太長了,以至於某一些章節沒看,寫的還不錯,細節部分都儘量寫出了歷史的原貌,讀完此書也增加些基本的歷史常識,當然得建立在熟悉歷史的基礎上,知道哪些是還原歷史的,哪些是作者穿越回去構思的,編排的情節。本書部分內容很搞笑,在故事情節中插入些笑料很是讓人爽快。當然我們必須得正視歷史,以免誤入歧途。

看完此書最好再去看一下那個時期的歷史真相,你會發現收穫不小。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看穿越小說,所以特地選了這本出名的書,以便讓穿越歷史小說給自己留個好印象。休息幾天之後,不知打算再看什麼書,正史?武俠?都市?靈異?仰或還是穿越?據悉,《竊明》不錯,基本還原了歷史軍事真貌,嗯,如果可以,就攻讀這本吧。

《回到明朝當王爺》讀後感(三)

《回到明朝當王爺》,連著看了一周,每天12個小時盯著電腦螢幕眼睛疼得都受不了,不過怎麼說,那是盪氣迴腸的!

看穿越類型的小說,原則上來說不會選擇明清那一段的,一個是與世界發展軌跡相隔離的時期,一個是徹底崩潰的時期,你描寫的再精彩,也難改歷史大勢。當初在學歷史講到明朝閉關鎖國的時候,就在想,如果那個時候不曾發生那種事情,之後還會發生那令人提及便心痛不已的百年屈辱歷史嗎?呵呵,沒想到關月就真的暢想了一番,萬分感慨啊!

學到了不少東西,不單單是所謂的做人做事。

比如說閉關鎖國,教科書上只是說是由長久中國的小農經濟所形成獨特特點和其自大心理的影響下做出的決定,可是《回明》中就開闊的多,當年七寶太監下西洋,宦官勢大,內外庭的鬥爭就不會促使這個措施的形成嗎?開禁與否,在這個問題上也許明朝官員也不是絕對迂腐,可能也有有遠見的人,為什麼不提出來?利益使然!經濟特徵就一定沒有辦法改變嗎?我看朝廷的政策倒是促成各項改變的主要原因,並沒有誰決定誰,只有誰影響誰!

再比如朝貢,原先若是在哪本書上看到周邊國家一年朝貢多少次總會覺得很舒坦,怎麼說那也是咱的輝煌,一聽到朝貢體系的瓦解心裡就悲痛不已,捶胸頓足的。可是,朝貢朝貢,小國才不會在意以什麼方式覲見,只要我得了好處就行,常常是大明得了名聲有了面子丟了銀子,真的就有那麼光榮嗎?那是打腫臉充胖子!

還有書中的君臣情誼,和《尋秦記》中項少龍和嬴政正好相反,項少龍助嬴政登上皇位,可嬴政卻想誅除項少龍,雖然最終放了他,可君臣二人再也不可能有那種超越等級的情誼了!反觀正德和楊凌,絕對的信任,二人共築大明輝煌。有些時候,並不是下面相反,只是你上面逼得太緊了。做領導的,何嘗不能傻一些?

……

其實一部歷史架空類的小說,大家看看,笑笑,yy一下就好了。該面對的就挺直身板面對,該該正視的就昂起頭顱正視,我們曾經無比輝煌,我們同樣也飽受欺侮,但那都消融在歷史長河之中,留下來什麼呢?寵辱不驚吧,那是一份胸襟,那更是五千年歷史文化給我們的積澱!日本人懂嗎?美國人懂嗎?呵呵,滄桑啊……

順勢就聯想到了北京奧運會,我之所以很早就說它的象徵意義遠遠超於它的實際意義的原因在於,藉助奧運,中國將以一個截然不同的形象登上世界舞台!那個形象,不同於百年之前,不同於半世紀之前,不同於20載之前!世界不了解中國的變化,那我們就給他一個契機讓世界了解中國,而奧運,恰恰就是這麼一個契機!讓世界,主動的來了解這個對於他們來說還蒙著一層面紗的神秘東方國度!

有人會說中國的經濟成長奇蹟擺在那,難道西方就注意不到嗎?我說,整個亞洲的經濟都在騰飛,你眼中的越南、印度又是什麼樣那?再如果政府再因為政治形態的原因加上那麼一些些政治導向呢?你還能清醒、清楚對待它們嗎?那是不可能的。

還有人說就算看清楚了那又怎樣,西方的那些政要不是很早就認識了嗎?我說,這個影響要從深遠來看才有意義,中西交流加強,打破了這一層面紗,從上面的互訪到下面的普遍交流,那之後若干年的政要的施政方針就要受到影響了,是不是可能那我們試目以待!()

之所以說是由《回明》聯想到的,就在於最近國民的反應。火炬西方受阻,便群情激憤;奧運廣受讚揚,便欣喜異常,我看大可不必,傳遞受阻那在意料之中,收到褒獎那也不出所料,受阻了我們就不搞了?還是說褒獎了就是世界承認我們了?我們何嘗不能寵辱不驚?難道非要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歷史給了我們一顆平常心,那麼我們就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世界,大氣一些,對外界的刺激不要反應過度。鼎盛,我們嘗試過,衰敗,我們也經歷過,就那麼回事,只要悶下頭來搞我們的,世界想不成我們行嗎?過度的反應,便容造成易失誤。科比不會因為罰籃輸給了一個小孩子便惱羞成怒,因為他有著絕對的實力!我們發展好了自己,還怕得不到認可嗎?不帶自己玩便哭鬧不休那是不成熟的行為,聰明人會完善自己讓後帶著別人玩。

路……一直都在。陳奕迅唱到。

那就前行吧,哪怕風雨兼程又如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