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心得》讀後感(一)
假期校長布置我們全校每個人都要認真閱讀《論語》,我心想,此讀必是很無聊(古人的文言文多嗷口)。拿起《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翻了幾頁,簡單、樸素的語言讀來毫不費力,不知不覺就已翻看了幾十頁。看罷全文一半,不能說有多大震撼,但隨著閱讀,感覺心靈收穫了一份平靜和仁愛。
「快樂」是我從中收穫到的關鍵字,這本書中不論是天地人之道,出世之道,人生之道,其中的真諦,無非是告訴我們怎麼過上心靈所需要的幸福生活。書中將道,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安寧。「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樂。」于丹老師說,顏回真正令人佩服的,並不是他能始終保護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貧而樂,富而好禮者」是一種人生境界。記得有一個故事:一個老頭每天釣兩個小時魚是以為生,幾個年輕人問:「你為什麼不多釣幾個小時?」老頭問:「釣了幹什麼?」「賺錢啊!」「賺錢幹什麼?」「可以買漁網,捕更多的魚。」「捕得更多幹什麼?」「可以賺大錢買船,搞船隊。」「有了船隊又怎樣?」年輕人說不出了,老頭兒說,「我不願過那樣的生活,現在我每天釣兩小時的錢,其他時間可以坐在海邊看、晚霞,已經非常滿足和快樂了,人生總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于丹給我講述的論語精華之一,使是用平和的心態對待缺憾與苦難。她說:「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人生有如行駛江上的船,不可能事事順意,一定會有風雨,甚至巨浪,我們應該努力追求內心的淡定與坦然。
有一首詩說得好,「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愛愛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樣樣順心,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選擇樣貌,但你可以展觀笑容。」以主動的積極的態度,融入環境,讓每天有一份好心情。
《于丹心得》讀後感(二)
于丹教授講到天地人道時,說了這樣一句話:「神於天,聖於地」。一個人不僅要有一雙翅膀可以向天空飛去,也要有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的現實責任感,二者缺一不可。只是神於天,那就是空想主義,不切實際地做事情,覺得輕飄飄。只是埋頭看著腳下的土地而沒有遠大的志向也會只停留在蝸牛的小軀殼中。正如于丹所講的眼睛的功能一樣。人的視線可以朝地上看,也可以朝遠方望,但最重要的是可以向內心深處窺探,感受心靈的準則。真正的眼界應該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和靈魂的深度。
諸葛亮的眼界應該說夠廣闊吧,他料到曹操當時仍有活路,便讓關羽做個人情。不管此事虛實,但從其他戰例也可證明他寬闊的眼界。然而,馬有失蹄,諸葛亮也有失誤。因為對馬謖(sù)的過分信任而誤下軍令,失卻街亭,後悔不已。
古人總說,天時地利人和是重要因素,其實從某種程度上歸結起來就是命。很多人認為命是很玄乎的東西,是不可捉摸的。但我個人覺得命運是每一天的積累。比如高考的那幾天有人因正好生了重病而落榜了,第二年去考,考得不錯。算命先生說,這是他或她命中注定會復讀。可我覺得,是這個人平時的積累。平時,不注重身體素質,高考來了,一緊張就將儲存的病菌都激活了,人倒了。所以不要把一切都歸結為命,那只是一種藉口,一種失敗者無奈的感慨。要想成功就要一點一點的積累。就像蓋宮殿,一塊磚頭是不夠的。它需要很多磚頭,需要用汗水去攪拌泥水,用信念做為夯基。當熱也需要朋友的幫忙。
講到朋友,我就想起可愛的舍友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孔子說過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我想她們就是我的益友吧!友情也是有保質期的,過一陣子就會慢慢變得不新鮮。但是友情的保存期是一生,該留的總會留下。人與人相處必定存在摩擦,沒有摩擦的情感是不長久的。時光總會帶走一些東西,但真正值得珍藏的東西是會沉定在心中的某一個角落裡的。窗外的雨是天空向大地傾訴的形式,是天空借用雨絲親吻著大地,那麼難捨難分……
言語的力量比武器更強,有時它的殺傷力是不可估量的。孔子曾曰:「慎於言」。正是這個原因吧。今天下午我打掃衛生,我無形之中中了一槍,只覺得開始皺起眉,撅起嘴。這說明我的情商不高,也說明有人的言語不當。「不要為他人的缺點過分操心。」所以我只是在反省自己是否有因說話不當而傷害別人的行為,並改正自己。在沒有弄清楚出事情的前因後果前不要妄下論斷,三思而後言。
于丹教授說:「更多一點沉默的關愛去了解別人」那是不是閉口不言站在一旁?不,應該是針對他所需要的事情而悄悄的幫忙準備好。可以在朋友哭泣時遞一張紙巾,在父母疲憊時倒一杯溫水,在老師下班時道一聲再見。人生只有一次,該行動時就行動。
總的來說,《論語》離我們很遠,卻又時時在我們身邊。它就像一塊表面荒蕪而地裡面蘊藏著石油、煤、有色金屬等寶貴的資源。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挖掘出屬於自己的成果。請細細體會這本書的內涵吧!
《于丹心得》讀後感(三)
《論語》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本書,它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深受我們喜愛。《論語》裡的每一句話都很短,但是其中蘊涵的道理卻很深遠,細細品之,總會從中發掘出很多適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告訴我們怎樣工作、學習和生活,怎樣做人、交友和處世。北師大教授于丹用她理性的頭腦和獨到的思考,將一般人很難讀懂的《論語》和現在這個繽紛的世界聯繫起來,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從中也更能悟出道理。
《于丹論語心得》包括 「 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 。書中運用很多故事告訴了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哲理。
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首先:能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自己的苦痛。
其次:儘可能的用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麼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
我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有些人活得歡欣而溫暖,而有些人卻整天指責抱怨。他們的生活真的相差那麼遠嗎?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酒,悲觀主義者說,這麼好的酒怎麼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說,這麼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源於心態不同。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說, 「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 —— 君子因為有心態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祥舒泰是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現出來的則是故作姿態,驕矜傲人。因為他內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閒。
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安於本職,獻於社會。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裡供著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台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踩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我想,這正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心態的真實寫照,和別人攀比,比到最後常常悶悶不樂,鬱鬱寡歡。這是沒有什麼必要的,人要學會知足常樂。
現代社會中,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關聯。
讀了這樣的一本書,仿佛給自己的心靈澆了一次水,沖走了一些煩瑣世俗的念頭想法,滋養了自我的內心世界,讓我更積極地去面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