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一)

終於讀完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我被震撼了。這本書中,滲透了作者強烈的情感:要關注孩子,關愛孩子,從說話的細節做起,要尊重人性,我們教師責任感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愛——對人類的愛,對孩子的愛。

「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回想我們曾經因為學生拖欠作業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時也許不經意的話語曾傷害過學生,而我們卻毫不知覺……回想起考試前班上一個小東西調皮地跟我說:「老師,我喜歡看見你的酒窩,要是你能像從前一樣多點smile,那就太好了!」我汗顏!

書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訴我們,老師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獨特功能,對孩子的教育是對愛的傳遞,職業的責任感是保證這種傳遞最有效的基本措施。這讓我想起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大家來到校園後,校長說:「怎麼樣?都準備好了嗎?這次可是又坐火車又坐船呢?大家千萬注意不要走丟啦!好,出發!」

校長就這麼輕鬆的說了幾句就讓學生出發了,而且路上顯得異常的安靜,不像我們平時要到什麼地方去的時候,需要這個領導講,那個領導講,還要幾個老師包一個班級等等。書中是這樣解釋的:「巴學園的同學們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們什麼」走路上要整整齊齊排成一行「,」什麼是在電車裡要安靜「,或者什麼」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隨便亂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風,例如:見到比自己小或者體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負人家是可恥的;看到不整潔的地方就要隨手打掃乾淨,儘量不要給別人添痲煩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中滲入孩子們心靈中去的。」

看來對孩子們的好習慣養成真的不是用「說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我們平時除了大堆的說叫,讓孩子們煩透了,就是用強制的手段——卡學生。把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孩子,限制得和木頭人似的。我們看到現在的報紙上又不斷的出現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就如:某某學校的學生又把老師給殺了,某某學校的學生把退休的反聘的老教師羞辱了一番……這些都是上了報紙的,而那些還沒有透露出來的就更多了。我們的教師是不是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我們的家長是不是也應該反思我們的教子方法了?

當然從大環境看,這不是某一個學校的問題,更不是社會上所說的教師素質底下等等簡單問題所能解釋得了的,我們要反思我們的整個教育,反思我們的教育觀念。

我現在越來越懷疑學生的思想品德是不是靠每周上兩節「品德與生活」課就行了呢?或者讓每一科的老師在教他們的課時都給學生們滲透「思想教育」就可以教育好學生了?教數學的我們經常在為難,怎麼了?因為1+1=2、什麼是三角形和學生的思想品德很難掛起鉤來啊!既是這樣能教育好,那學生們天天在「矛盾」教育的環境中,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什麼是「矛盾」教育呢?這是我暫且用的一個說法,實際就是:我們的報紙廣播電視,天天在喊「要給學生減輕負擔,不允許給學生補課」,規定了一二年級學生不允許留書面作業,可我們又是怎麼做呢?學校在查我們的作業完成情況,而我們得給學生講了很多無奈:兩套書即使是在選做,光在校的時間也還是不能完成的,這樣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教育學生,我真的在擔心我們的孩子們是在接受「教育」還是在接受「教唆」?怪老師嗎?老師喊冤枉。那是要怪誰呢?答曰:不知道。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後感(二)

作為一個教師,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行為就是通過話語和學生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指點學生的行為,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但這些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我們做得如何?我們會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對話嗎?海姆·G·吉諾特所著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告訴我們,語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老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來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1.防止暴力

語言暴力,是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到的景象。

罵人和訓話,是語言暴力最常見的表現。一些老師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不由分說地將學生訓斥一通,把和這件小事有關的、和這件小事無關的所有事件都聯繫在一起,傾盆大雨般的罵過來。最讓學生難堪的是,老師為了自己「爽」,常聯繫學生的人品進行一番諷刺和挖苦,讓學生感到無地自容。罵人是教師的一大忌諱,這只能讓學生也學會罵人,並引起學生的憎恨。嘲諷就像砒霜一樣,會毀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會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隱私,是語言暴力的一種體現。老師看到一位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安靜地坐在那裡沉思,就走過去問他怎麼了。孩子說沒什麼,教師還不罷休,說「你可以告訴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為什麼而煩惱?」孩子說沒有為了什麼而煩惱,教師繼續說:「聽著,對我來說,你就是一本打開的書。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緒。你一定有什麼心事,對嗎?」……老師可能是出於好意,但對孩子來說一點幫助也沒有。有品位的人從不刺探別人的隱私,保持禮貌就是要保持距離。喧囂、冗長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謂的幫助只會讓人覺得尷尬,只能導致抵制和怨恨。

質問,也是一種語言暴力。一個孩子向老師哭訴,說自己站在大廳里,一個高年級的孩子走過來,打了自己頭。老師聽了之後說:「他只是走過來然後就打了你,是這樣嗎?」孩子說是的。老師又問:「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麼了。」孩子說,我真的什麼也沒做。老師說:「我每天都會站在大廳里,怎麼沒有人來打我?」孩子聽了之後更加大哭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本該做的事情是傾聽而不是指責,是同情而不是否認事實。教師總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問題,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質問這種語言暴力產生的根源。

語言暴力的形式還有很多。

2.鼓勵孩子

要鼓勵孩子學習,最基本的做法是讓孩子們的學習有安全感,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用害怕。學習的主要障礙是對失敗、批評和出乖露醜的恐懼。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首先就要在班級中營造減少恐懼的氛圍。一位老師在這方面很有心得。在開學之初,老師給每個同學發了一份信,信中寫道:「我有一個問題需要大家幫忙。我想鼓勵所有的同學都來積極回答問題。但是,我發現有的同學害怕這樣做,因為他們怕答錯了被其他同學取笑。我希望大家幫個忙,如果有人答錯了問題,其他人請不要對他取消逗樂。我不允許我們的班上有同學用語言或者手勢暗示別人『你是傻瓜』,這樣會傷害別人的感情,從而阻礙了學習上的進步。請大家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說『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擊別人。」這位老師是對他的學生說的,也是對所有的家長和其他教師說的。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和家長要給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對升學壓力的情況下,每個孩子都會竭盡所能,爭取取得好的成績。這個時候如果老師和家長給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話語,說不定會打擊孩子奮鬥的信心。比如說「你只要盡力就可以了,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滿意的。」孩子在聽了這樣的話語之後,會認為家長和教師已經不再看好自己,認為自己「連起碼的要求都做不到」,說不定還會因此而自作聰明地認為,還是不要努力比較保險。

要鼓勵孩子學習,教師和家長要避免過於誇張的誘導。當孩子在某一學科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你對他說:「試試看,很簡單的」,那他可能會做類似的推論:「即使我用盡全力去學,也只能證明我會做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失敗了,就說明我連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推論的結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風險的,如果不做就不會丟臉。

鼓勵是一門藝術。用來鼓勵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種方法,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採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範。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培育孩子的進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歡學習的關鍵。

3.學會傾聽

聰明的老師對自己的用語非常敏感。他知道,學生獲得多少知識有賴於老師教學的風格。因此,他能夠善解人意,在對話中傳達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夠敏銳地感覺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說和聽是同時進行的。對學生成長有益的話語,並不一定都能讓學生明白和理解。這需要學校和教師再聽這一環節上做文章。為了教導孩子學會傾聽,()某學校規定了討論式的學習必須遵循的規則:每個人在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須先複述前面一位同學的講話內容,直到對方滿意為止。這條規則並不像聽起來那樣簡單,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當交流的核心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之後,老師和學生都產生了奇妙的變化:他們都變得說得少,聽得多,而且從設身處地的領會中受益匪淺。

4.拒絕偽善

為人師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舉止表現偽善。沒有什麼比虛情假意更能使一個人身敗名裂的了。沒有人能夠裝得關懷體貼、尊重他人而最終不被察覺。只有做老師的技巧,卻沒有做人的真誠,遲早都會被人識破。在師生之間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別無他法。

巴金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對私塾老師我很少講真話。因為一,他們經常用板子打學生;二,他們只要聽他們愛聽的話。你要聽什麼,我們就講什麼。編造假話容易討老師喜歡,討好老師容易得到表揚。對不懂事的孩子來說,這樣混日子比較輕鬆愉快。我不斷地探索講假話的根源,根據個人的經驗,假話就是從板子下面出來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給學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嚴禁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用虛假的話語欺騙學生的現象卻絲毫沒有改善。一個孩子因為起床晚了遲到,教師堅決不相信孩子的話語,非要他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沒有辦法,孩子就開始編假話哄騙老師開心。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老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規範等方面的教育時,說起話來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現在自己身上的時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樣。要求別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為人師表」的話語成了極大的諷刺。

當教育不是發自內心的時候,當教育的語言不帶著教人為善的情感的時候,教師那偽善的眼神和牽強的微笑就會很快被學生所感受到。學生就會想法設法迎合教師的心思,以讓自己在學校能夠輕鬆愉快。為什麼在各個行業之中,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為教師這個崗位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我的請求是: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用你們的辛勤勞動,去栽培孕育出學識淵博的怪獸,身懷絕技的瘋子,或者是受過教育的納粹。

閱讀、寫作、數學等學科,只有用來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