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教師書籍讀後感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裡,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髮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教師書籍讀後感(二)

——《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如何定位。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自己該怎樣來完善自己的責任,因為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們,將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不過想要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雖然從小到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孩子們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類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師人文讀本》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就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書籍讀後感(三)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關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書籍,給我感觸很深,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首先我知道了教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職業,也是永恆的職業,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始終而永存,它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的興衰,是一個通向未來的職業。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就曾對教育和教師對國家的興衰、法制存廢的重要性有過論述:」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法則存「」君師者,治之本也。「懂得了在人類歷史發展歷程中,教師用自己的心血傳授社會的論理、生產技能和文化知識,造就一代又一代適應時代發展的社會成員,對人類的生存和延續、對人類知識的傳遞與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在社會化發展程度越來越快的今天,教師的作用更顯突出,他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社會文明和民主的進程,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正是教師職業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巨大貢獻,才被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譽為」太陽地下最光輝的職業「。

思考著我是一名幼稚園教師,面對的是弱小稚嫩的孩童,但他們是人類的未來、國家和社會的希望,所以肩負著教育的重任,應該不斷地學習,努力承擔起這份」根的事業「,不負國家和社會的使命,把她視為神聖的職業,不斷地讀她、研究她,最終做一名」人師「,當一滴社會發展歷史長河裡的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

在」走向專業成熟「這一章里,我細細地研讀了行動研究的含義、特徵、目的和重點、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是什麼,以及它所具有的系統性和開放性在哪裡。了解到行動研究最早出現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並在八十年代被介紹到我國的,是與教師專業化的社會需求相關聯的。行動研究以教育實踐者為主體,通過研究改進實踐,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它要求教師要對實踐進行批判性反思,成為研究者。教師作為行動研究的主體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可以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她置身於現實的、動態的教育情景中,能隨時隨刻體察教學活動、背景以及有關現象的種種變化,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與解決問題,並能根據自身的豐富經驗對教育觀點、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斷,並加以改進。行動研究的目的是為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將教育實踐行動、學習和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在實施行動研究過程中要遵循三個原則:實踐原則、動態原則和合作原則,實踐原則就是堅持實踐觀點,注意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以改進教育現狀為出發點和歸宿。動態原則強調並體現運動、變化和開放性,努力做到及時反饋、自我反思、持續調整。合作原則是要實施者和研究者共同參與研究和解決問題,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書中第六章內容是」做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告訴我們,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是主體意識的增強。最讓我關注的是老師要注重不斷提升和重建個人理論,保持自己的教育實踐在理性的軌道上持續運行,也就是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理論、實踐理論、反思成敗,體現教育智慧、教育創新。書中採用理論觀點和事例相結合來說服讀者的心,用感人的故事事例來幫助讀者的我消化理論和吸收知識,激發我」也要這樣做個好老師「。其中最精華的部分是教師自身職業的人格塑造。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關鍵是塑造人格。其中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讓我感受最深,」只有人格才能夠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和規定,只有性格養成性格。「以及彼得洛甫斯基的」教師自己是以整個人格來與兒童接觸的。「日本教育家柴田榮義的觀點」教師的整個職業是以教師的人格決一勝負的。「都將教師的人格擺到了重要位置上來,將教育的最高境界看成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溝通與擁抱,具有」點燃「生命的力量。完美的教師人格,可以達到」不教而教「或」無為而教「的境界。所以要求老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要不斷自我教育,終身學習,不僅提高知識和技能更應增強專業精神,注重自身的人格塑造。在」我的精彩「」雨傘的故事「」愛的回報「等幾個真實故事中,讓我看到老師的愛都是以孩子的愛作回報的,一個個都是」愛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老師平時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感染著、教育著身邊的孩子。所以作為教師平時對待工作一定要認真、執著,忠誠於這一份職業,要富於責任感。在日常教育中有積極的自我意識,不斷反思和調控自己的言行舉止,嚴以律己,為人師表,將終身自我教育和自我人格的完善作為職業生涯的推動力。

書的最後部分是北京市特級教師李玉英和孩子們的故事,故事娓娓道來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快樂、純淨又充滿愛的世界。用李老師自己的話說」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充實的、有聲有色的「。我要學習她用心教育,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對同伴友善、樂於助人等優秀品質,平日裡以身示教,用自己的愛來感染孩子們,用自己的真、善、美的心靈來教育孩子,做一個孩子們心中真真正正的好老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