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感言(一)
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一個老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美老師。」一名教師要有博愛之心,愛護、關心每一位學生,不但愛好生,更要愛後進生;不但愛守學生,更要愛調皮搗蛋常違反紀律的學生。可見,教育學生的過程就是愛學生的過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師德的靈魂,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動力和源泉。教師發自真情的愛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營養素,是喚醒、激勵、鼓舞學生的興奮劑,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可見,愛學生是育人的重要一環。然而,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對學生的愛,有時卻並為學生所接受。調皮是小學生的天性,發生錯誤可以說是經常的事情。這時,有些老師對學生就會有恨鐵不成鋼,氣極了會說一些傷害學生的話語。這難道就說老師不愛學生了嗎?不。如果老師不愛學生,那老師完全就可以對學生不管不顧,不去惹氣生。可是,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抱有滿腔的希望。那些老師也是愛學生的,只是沒有正確選擇愛學生的最佳方法。不妨選擇用讚美的話語去愛學生。
俗話說:「好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半歲寒。」良好的師生語言交流氛圍是和諧師生關係的潤滑劑,不管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都絕不能說挫傷孩子自尊心和積極性的語言,要處處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引導學生,做到師生之間像父子,像兄弟姐妹,像朋友。教師要時時以情感人,以言「誘」人,接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創設愉悅的教學氛圍。教師如能經常的用讚美的話語愛學生,必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一、讚美學生的想法
每個學生心中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由於年齡、知識、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其想法各不相同,有的廣泛、有的狹隘;有的靈活、有的古板;有的新奇、有的陳腐……教師往往對廣泛的、靈活的、新奇的給予肯定,並大加讚賞;而對狹隘的、古板的、陳腐的予以否定,甚至譏笑挖苦。這樣即不利於學生自尊心的樹立,同時也不利於暴露學生的思想,更容易在師生之間形成交流障礙。教師不應計較學生的那些幻想、假想甚至推想,也不去計較他們的想法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創意,那畢竟是一個孩子的真實想法。這時教師應讚揚其想得好,讚揚他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棒的。使想問題的同學享受成功的體驗,從而促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能積極的去想遇到的問題。只有學生願想願說了,教師才能把握學生思想的脈搏,也才有可能知道學生想的對與錯,進而才有可能揚正抑誤。
二、讚美學生的提問
有句格言說「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後」。學生能提問、肯提問是好事,說明學生願意跟老師、跟同學交流,也說明提問的同學學進去了。學生有問題問老師,也說明學生對老師的無限信任。這時教師應及時讚美學生所有的提問,包括深刻的、膚淺的,符合邏輯的,違背常規的,尋根究底的、質疑問難的,因為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而教師在處理學生問的態度要誠肯,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曖昧會失去學生對你的信任。只有永遠保留住學生愛提問,肯提問的特性,才會為真理的誕生永遠保留著可能。
三、讚美學生的進步
一個班級有優秀的學生,當然也就會有不優秀的學生。說他不優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學習成績不好,或是調皮搗蛋。而這些學生的進步,往往是最需要教師的鼓勵與讚賞。對於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時時關注他們,注意從他們的反饋中及時發現問題予以補救。比如每堂課都給他們發言的機會,發現他們有一點點進步,就應及時、毫不吝惜地給予表揚。同時要適當「放寬要求」,使他們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小孩子總是有些頑皮的天性,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頑皮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當這樣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一點點進步,那麼教師就應及時的,不斷的對其進行表揚鼓勵,從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不斷的改正自己的壞毛病。
四、讚美學生的品質
每一名學生都可能有差異,或是在學習方面,或是在個性方面,或是在生活習慣方面。但當你看到每一個孩子那雙純淨的雙眼時,你就會肯定世界上沒有品質壞的孩子。學習不好的學生並不意味著品質不好,他們對待班集體、同學和老師都是非常關心的。頑皮的孩子或許在勞動的時候就沖在了最前面。身為一名老師更應該珍惜保護他們的這些優秀品質,在合適的時機給予肯定與讚美,讓其知道頑皮的他們也是可以得到老師的讚美的,老師也是關心愛護他們的。這樣不但能保留住學生最純真的美好品質,也使學生對教師更加信任,師生才能成為最真誠的朋友,原來叛逆、頑皮的學生將不再有,有的更多是關心愛護他人,有著優良品質的好學生。
美國哲學家、作家及教師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類最深刻的願望是渴望被常識。」事實上,這句簡單的話反應了人類對於愛的深切呼喚。詹姆斯正確地認識到了每個人心中對於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的渴望,愛與被愛是自我評價的感情基礎。給學生無條件的愛和祝福,毫無疑問,這將是教師所能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禮物。常識教育是一種美的薰陶,所有學生都希望得到讚賞、信任和鼓勵,教師如能以飽滿的精神、欣賞的眼光、讚美的話語對待學生,才能使學生生活在真正的集體——這個愛的樂園之中。通過愛這座橋樑,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與學生息息相關,心心相印。只有這樣,才能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生的成長,竭盡全力支教學好學生。學生才會親近你,佩服你,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愛,而學生的愛又將成為教師投身教育事業的巨大動力。
教學感言(二)
自踏上三尺講台以來,經過了十八年的風雨歷練。在這些年裡,本人有一些對美術教學方面的感悟,願以此和諸位同行們分享,但因本人文學基因較弱,故有表達不當之處,還望各位海涵。
教學生涯中,感觸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課堂時間的分開安排對學生學習和創作的影響:
在美術課上經常有一節課完不成教學任務,而兩節課又相隔時間太長,學生便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或出現不帶工具的現象。此外還有一種現象;明明是一種課程,但必須用兩個課時來完成,第一節課我們通常是讓學生造型,到了第二節課我們就要讓學生把第一節課的內容塗下顏色,作業如果收上來,有的學生還要回家繼續深入地畫。而不收,學生又容易在下一節課來的時候忘了帶。我在《色彩的深淺變化》這一課中就遇到了這樣的事例:水粉是我們學生非常熟悉的繪畫材料,但攜帶工具卻非常多,學生就經常會出現忘記帶的現象,我想這一點可能很多美術教師都會有同感,所以我在想:如果能將分開的兩節課安排在一起連堂上,這樣我們就能在一個大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還能加速知識和技能的銜接,提高審美和創作能力。
二、讓欣賞為良好的想像創作鋪路。
台灣台北師範學院的蘇振明先生指出:「鑑賞是一種逆行的再創作;創作是一種鑑賞後的表現能力,欣賞與創作的關係是互為作用的,在創作之前安排欣賞,()可更好地啟發學生畫出好作品前,而學生有了繪畫的實踐後,能更好地理解和認識藝術。欣賞名畫名作,同齡優秀習作是美術教學的重點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提高對藝術作品鑑賞能力的主渠道,也從而引發出一連串的聯想和創造。說到聯想,其實世界上最善於想像,最富有想像力的就是我們的兒童,他們的心未受到任何框框的禁錮,能駕馭想像的翅膀遨遊於大海、天空乃至無限的宇宙,想像能賦予萬物以生靈,縮短時空之間距,並通過大膽想像出生動、奇特的藝術形象來。例如:孩子們在欣賞了達文西名作《蒙娜麗莎》後,就創作出了這樣一組蒙娜麗莎:有的撥動琴弦,悠閒典雅;有的手握畫筆,輕鬆自在;有的懷抱嬰孩,親情;有的手持書本皺眉苦思……這些作品中蒙娜麗莎這一形象是以臨摹為主,而周圍的環境是學生根據自己為生活經驗添加的,這些作品筆法多樣,情趣盎然,看後耐人尋味,可見創造需同想像結合在一起,而想像和分析又要以欣賞感受為基礎,從而達到更完美的結果。」
三、關於泥塑課教學的一些體會
其實當時畢業前雖專業是美術,但卻未學過泥塑後來自己花錢去專業機構進行了專業的學習,再將這些學習運用在教材的泥塑課中,發現使用材料的不同會涉及到做法上的不同。例如:使用泥土在練習「團」這個基本方法時,如出現裂口只需用手指輕輕一抹即可,而使用橡皮泥來練習同樣的手法時,卻需要用兩手指輕輕擠壓方可使其合攏,之後還要繼續揉上一會兒,方能出現不裂口的效果(因圓形出現裂口作品就不易成形,故不能在其過程中出現裂口)。再如使用橡皮泥雖簡便易購買,但成形後作品會出現由硬變軟的現象,而且時間一長又會出現白色的斑點,不便於保存,而且泥土做的作品可在乾後上釉燒制,最後當你從窯爐中拿出自己
DIY的這些陶藝作品時,內心的喜悅不言而遇,而且可以永久保存而不變色。
以上均為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心得感悟,望各位前輩及同行們指正。
教學感言(三)
教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為人師的這些日子裡,我學習著、實踐著;努力著、進取著;奉獻著、收穫著;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作為一名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己的行為、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責任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老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著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著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套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套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和「愛」。因此多年來,我總是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己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為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通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己應該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終於發現,只有我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接受。孩子們只有真正接受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老師,才會接受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己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己的教學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謝曾熱忱幫助過我的領導們;要感謝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謝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悅、教師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