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教育學著作讀後感

在書店的時候看到《不做教書匠》這本書,題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了想讀的念頭。這是管建剛老師這本書的標題。當聽到楊校長跟我們推薦《不做教書匠》這本書時,腦海中就有一個疑問:「不做教書匠,做什麼?」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漸漸了解了這是一本針對青年教師的心理而寫的書,深入淺出,有如青年教師的「聖經」,一些西方油畫的插圖更增加了這種感覺。隨著閱讀的深入,也開始明了作者的觀點是要求老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書中親切生動的語言,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來說理,來引領著我們走向自己美麗的教育人生。激勵著我們廣大青年教師。通過細細的品讀,讓我的確是受益多多。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說,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學質量不高。請記得,你沒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這對於剛上崗並沒有幾年的我來說,看到這樣的語句,這樣深入我們年輕人內心的語言,這樣貼心地為我們分析失敗,鼓舞進步,怎能不讓人激動?我缺少的就是對失敗的正確認識,我很多時候在失敗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這本書,給了我啟發,給了我無限的鼓舞。讓我有勇氣去面對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接受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挑戰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勇於創新與改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教學之路。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讀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看「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年輕的你要盡一切可能,想辦法呵護她、保護她……」是呀!小孩子是無暇的。我不禁想起我現在的一幫可愛的孩子們,和他們一起遊戲的快樂情景。真是一副和諧的畫面!年輕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許多作為教師作為青年應該有的。突然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這個小孩我一點都不喜歡」,「真巴不得早點送走他們」云云。剛舒張的笑容立刻收斂了下來。我在問自己,為什麼?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麼?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丟了教師該有的親和力。管校長說:「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們微笑的價值,將超越經濟的總和。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歡老師能把微笑掛在臉上。當你能微笑著傾聽學生講述,微笑著讚許,微笑著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著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里。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為了不教」,並把它視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為遷移而學」。可見重視學生的後天學習、後天發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回顧自己的教學,大部分時間只是比較機械的傳授學生以知識。正的成了管老師所說的教書匠了。

《不做教書匠》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著,工作著,始終跟著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為學生心目的好教師。這是最重要的!

教育學著作讀後感(二)

——《陶行知文集》讀後感

近期我閱讀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作為一名教師我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一、愛是施教的前提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生活是施教的基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涵十分深廣,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於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繫社會實際,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三、實踐創新教育是關鍵

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後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愛崗、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創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採用的做法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看社會、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閒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展的永恆的課題,是創造型教師及專業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育學著作讀後感(三)

——《陶行知教育著作》讀後感

陶行知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是陶先生的辦學心愿。

教育需要愛心,兒童渴望得到愛。當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後,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愛奉獻給孩子,用愛來灌注自己的事業,才是我們能真正給予學生的最好的東西。如今的孩子看得多,聽得也不少,想激趣,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有時真的很困惑:「孩子們,我該拿什麼來吸引你們呢?」沒有興趣就不會有積極的學習態度,高漲的學習熱情。如何讓課堂變得有吸引力?如何讓英語課真正被孩子們的心靈所接納?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地尋找答案,終於體會到:愛,是我和孩子們快樂學習、和睦相處的源泉。課堂常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保證。然而,當我走進教室,看到每個孩子都在不亦樂乎地說著、做著其它事時,我想:如果我大聲吼叫,一定會有很多學生被我震住,但是還有一些還是會繼續的。如果你認為通過默默地注視,就讓他們乖乖停下來的話,那你要失望的。看你不說,不動,他們便會再次玩下去的,直到很久。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看到這種情景,我會微笑地對他們說:「今天你們不想上課,如果你們能把自己管好,我就邀請你們一起來學習。」好奇讓他們很快靜下來了。在精心設計的一個個遊戲裡,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從中感受到課堂的美,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記得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當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教師要做到「有教無類」,在教師的心靈天平上,給每一位學生應是同樣重的砝碼。也就是說,我們對每一位學生都應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有些學生的個別差異而對他們「另眼相待」。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多年的教學使我發現,幾乎每個班級都有幾個好動的學生,讓他們單獨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確實是強其所難。為了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不傷自尊心、學有所得,我讓他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他們積極參班級管里,但是他們具有表演的才能,此時我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在課堂上大膽表演。這樣使這些學生有了收穫,而且對學習也有了興趣。

教師要熱愛、尊重每一個學生。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教師應該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並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仍是我努力的目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