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實踐表明:「教師準確、生動、優美、富有感情和啟發性的語言,往往能夠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語言對於教師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我閱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這本書。這本書從精闢的理論和具體詳實的事例向我們講述了教師語言的藝術。下面我具體談談自己的讀書心得。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教師的語言應該具有科學性、準確性。語言的科學性指的是語言的準確、嚴密和精練。這是對教師語言最基本的要求。課堂教學中,語言的科學性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爭取讓自己的語言更準確、更精練。
其次,我明白了教師的語言應富有感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只有在課堂上聲情並茂,語調抑揚頓挫,才能感染學生,吸引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文本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笑或怒,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沉凝重;時而如滔天駭浪,震憾人心;時而如流水小橋流水,娓娓動聽。
教師的語言要具有鼓勵性。教師語言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學生正處於成長時期,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因此教師必須愛護他們,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時時鼓勵他們積極上進。
教師的語言要具有教育性。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平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要講究藝術:說服、疏導、鼓動、表揚、批評。可以針對教育對象的不同和教育內容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啟發性。思維規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以驚奇和疑問開始。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多為學生製造懸念和創設意境,使學生不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樣就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融會貫通的掌握知識並發展智力。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教師語言應富有趣味性。興趣在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傑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於教師講授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教師的語言應當規範、鮮明、簡練、準確、形象、生動、流暢、合乎邏輯,饒有情趣,寓莊於諧,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受其感染,受美薰陶。而只有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引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鑽研問題,並使課堂氣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亂,嚴而不死。因此,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密切聯繫的笑話、故事、遊戲、佳聯、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順口溜、民間諺語、俗語、當地方言、民眾口語、歇後語、古語詞、外來語、術語等均可引入課堂,隨心所欲,調動自如,遊刃有餘,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於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
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還必須富有藝術性。不同的教學環節要採用相應的語言藝術。如導語的設計,要凝練準確,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心帶到課堂。或從生活中閒聊入手,或採用笑話引起學生的興趣,或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或利用疑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問語也要恰到好處。在提問時,可以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循循善誘,把學生逐步引入思考的情境;還可以鼓勵學生髮問,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作為老師,如果做到了提問有方,就會讓提問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效果。
教師的語言應有個性特徵,或擅長形象描述,繪聲繪色,讓人聽了情思涌動,沉侵在美的享受中;或是講起話來從容不迫,風趣幽默,讓人聽了興趣盎然,在輕鬆愉快的中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
要使語言有個性,首先應學會含蓄。含蓄是一種美,是一種藝術,課堂教學的語言離不開含蓄。如教師在教學中用說半截話或一語雙關的辦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做法常有」千言說不透、一語破真諦「的妙用。有的教師為了激發學生情感上的波濤,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繞著彎子設問,層層深入,啟人心智,讓學生得到知識、明事理、受教益。有的教師為了使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受到教育,()從不是挖苦諷刺,而是從尊重學生的人格出發,善意地予以提醒和啟發,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要使語言有個性,還要學會幽默。如果教師能用恰當的使用幽默性的語言授課,往往能夠調節教學氣氛,改變教學情景,提高教學效果。適當說些富有哲理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笑話,會使學生興趣倍增,形成愉快的教學氛圍。
會說話的老師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老師,但優秀的老師一定是會說話的人。要想在普通的教師中脫穎而出,攀上你心中的頂峰,你就必須學會說話,這也就是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二)
放假時計畫要寫論文,於是在圖書館借了幾本說,其中一本是《教師的語言藝術》,其中有幾個章節吸引了我,就大概的看了一遍。以下是我的一點小體會:
一、學會控制音量。
本書的前兩個章節都是講的一些發音及語言修辭方面的內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要學會控制音量。教師上課,傳授知識,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活動。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就要使坐在每個位置上的學生聽清楚教師講的每句話,發的每個音節,並且耳感舒適。
這兒有兩種情況是不可取的:第一種聲音過響。弊端是講者做多餘的功,無謂的消耗能量和精力;影響其他班級師生上課;學生感到太受刺激,心神不寧,影響聽著收取信息和及時反饋。第二種說話聲音過低。弊端是教室中後排學生聽不清,不能接受到老師的全部信息,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
我想在平時教學中我們應該儘量避免上面的兩種情況,務必調整好音量,力求讓教室中的每位學生能聽清楚,這也是學生聽講的最起碼保障。
二、話要說到」心「坎上。
教師的思想工作要從學生的」心「開始,而且在與其交流的過程中也始終是用」心「為之,而不是說空話。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真誠「,前蘇聯教育家蘇霍林斯基說:」真誠的關切,這是和諧發展的一般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的各個品質都會獲得真正的意義。「其次是要以理服人,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在師生交流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發揮」理「的作用,把話說到」理「上,以理服人。通過文中很多有趣的故事,讓我學習到原來」忠言「也可以不」逆耳「、」夸「人一定要」夸「到」點子「上…
三、教師最好學點」幽默「。
首先教師的幽默可以表達對學生的親切友好的情感,從而培育和諧愉快的師生關係。其次幽默是教學的利器,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書中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細細得去品讀,同時還有一些語言上溝通的好點子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運用。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三)
讀了《教師語言藝術》一書,感觸頗深,受益非淺:本來以為老師上課只要把該講的知識點告訴學生就可以了,其實一個優秀的教師要做的遠非這些。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樑。教師與學生溝通是其中一種特殊的溝通關係。因為教師扮演不僅僅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教師還應該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但是這幾個角色必須圍繞一個中心——」學生的發展「.
語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是一個心理場,有不同的心理鏡像在課堂中活動。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應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這是教師更像一個心理醫生。教師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體現了你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一個權威,引導者還是共同學習進步的研究者。
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很關鍵。說什麼,怎麼說,有這樣一個的例子,教學對象是一群小學生。在某節課上,有3個學生在底下作小動作。我沒有正面批評他們,因為我試過無數次,對這幾位學生都沒有用。於是,我就讓他們主動站起來。頓時教室鴉雀無聲,所有學生都以為我要批評他們了。我相信那幾位學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來。30秒之後,有一個學生站起來了。我沒有批評他,相反,我表揚了他的誠實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動作的壞習慣的話將來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話出乎學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沒站起來的另兩位學生的表情變化。一個臉已紅得像紅富士,另一個則低下了頭。我的效果達到了,就繼續上課。之後,這三位學生上課明顯比以前認真了。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是在每次教學實踐中磨礪出來的。同樣是教育上課開小差的學生,怎麼說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為什麼我那樣說沒有效果呢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平時注意思考和積累的。
塑造一個成功的教師,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語言美學,也就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應該是靠自己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培養,而不是追求華麗時髦的辭彙。語言的藝術是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是教師本人心靈美的反映。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人生觀價值觀的方面的影響,這是潛移默化的,有時甚至連教師本人也沒有察覺。如果想了解一個教師,一個學生心目中的教師,那麼就去看看他的學生。
原本以為教師是一個簡單的職業,在簡單的工作環境中,面對簡單的學生,做簡單的知識傳授者。工作久了以後,我才知道自己這種想法有多幼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真的需要自己不斷地探索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