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培養男孩的五條禁忌

親職教育:培養男孩的五條禁忌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商人要趕飛機,當時已是深夜,找不到計程車,無奈之下搭了3個小伙子的車。一路上,商人戰戰兢兢,因為他知道這地方治安不好。後來,男孩們打消了他的疑慮:他們不想做壞事,因為他們都與父親住在一起,而父親就是「一直陪著你,支持你,無論什麼時候都會和你站在同一戰線上,還會教你認識很多東西」的人。商人感慨,其實是他們的父親把我送到機場的,是他們的父親保障了我的安全。

親職教育首當其衝

陪伴孩子成長,做孩子的好榜樣

如果說拯救男孩的首要責任在於家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是男孩健康成長的保障,那麼最應承擔保障責任的就是父親。有研究發現,男孩對男性的認識,就是從父親開始的。從父親身上,男孩學習如何舉手投足,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關愛女性。充滿男子漢氣概的男孩,其父親的教養行為往往是果斷、具有權威性的。也就是說,男孩成長之路上,父親的角色不能缺位,父親的教育必不可少。

而培養健康自信的男孩,父母雙方要改變凡事親歷親為、越俎代庖的教育方式,拒絕做「保姆家長」或「陪讀家長」。

其中道理很簡單,所有的愛與恨都是相互的。唯有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成人願意花時間與他共處,給他以關注,並以之為樂,孩子才會覺得被認可,進而建立起自我價值感,而這無疑是優秀男孩未來必備的心理素質。

此外,父母還應讓男孩愛上運動。因為運動除了可以鍛鍊身體,還能培養男孩的歸屬感,塑造他們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的性格。在運動中取得的成就還能增強自信,逐漸獲得成就感和自我認同。與孩子一起運動,還有機會教會他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遵守遊戲規則和學會與人相處,感悟團隊合作的益處。此外,青少年的天性就是不加分析地崇拜自己的偶像。如果這個人是出色的運動員,那麼他們不僅會模仿他的運動精神,也會模仿他的人品、態度和生活方式。而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機,適當加以利用,會對孩子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學校教育大有可為

明晰男孩認知特點,創造活力教育

如今男孩在學業上陷入危機,表面上與學校教育的考核評價方式有關,其實源於對被教育個體毫無區別對待的錯誤觀念。有人評論,一個不尊重性別差異的學校,必定是一個男孩危機重重的學校。

而拯救男孩,對於學校和教師來說,首先要在理念上認識到男女學生不同的生理結構和認知特點以及兩者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性別教育專家麥可·古德里安在《男孩的腦子想什麼》中指出,男孩的大腦與女孩大腦相比,更多地依賴動作,更多地依賴空間機械刺激。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如果教師在講課時說得太多,那麼與女性大腦相比,男性大腦更有可能感到厭煩、分心、瞌睡或者坐立不安。

而且,相對來說,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是男孩的兩大弱項。對此,老師應該根據男女學生的特殊需要,制定出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男孩精力旺盛,喜歡錶演和辯論,非常需要有情緒的發洩空間,而不是成天被關在教室里,做沒完沒了的作業。如果仍然要求男孩像女孩一樣安安靜靜地聽老師講課,拿著書本死記硬背概念和知識,既起不到理想的效果,也是一種對男孩心理的戕害,最終導致男孩對學校教育的深惡痛絕甚至是逃離。

在教育內容上,也可以針對男孩好動、愛表演的天性,以及在做中學的特點,為男孩加設語言、閱讀、戲劇等課程,在考核方式上更加多元、靈活,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發展,讓更多的男孩得到學校和他人的認可,使之找回自信,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此外,讓男孩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班級事務和學校事務管理之中,目前許多學校以單純學習成績來評優和選拔學生幹部的做法使男孩越來越邊緣化。

例如,澳大利亞的麥基洛普中學,每年定期召開校園大會,參會者是一些特意挑選出來的男孩,目的是讓他們參與到學校生活里去,了解男孩對學校的看法、妨礙他們參與學校生活的障礙以及怎樣克服障礙,從而對學校產生一種歸屬感。後來,參與會議的男孩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在學校形成鼓勵學生熱愛運動、熱愛音樂和讀書的氛圍,也有助於男孩的全面發展。

政府和社會群策群力

增加男教師比例,關注男孩成長

大量事實表明,男孩陷入學業和心理等方面的危機,並非一個家庭和一所學校之責。而拯救男孩,也不是家庭和學校所完全能解決的,還需要政府部門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切實承擔應有的責任。在拯救男孩方面,目前最迫切的是增加中國小中男性教師的比例。(  )當前,我國國小教師男女教師比例的嚴重失調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國小女教師遠遠多於男教師,在幼稚園,更是幾乎見不到男教師。《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08年》顯示,女教師遠高於男教師,尤其是東部女教師比例高於中西部,城市女教師比例高於農村,特別是城市國小女教師的比例高達79%。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孫雲曉在《拯救男孩》一書中指出,鑒於男教師對男孩成長和教育的獨特作用,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採取措施,提高中國小男教師的比例。第一,在輿論引導上提高教師的地位,營造有利於男性進入中國小教師行業的良好社會氛圍,讓全社會認識到男教師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的獨特價值和作用。第二,各地中國小招聘、選拔教師以及師範院校錄取學生時,要注意保持適當的男性比例。第三,提高教師收入有助於提升男教師在中國小的比重。

除了政府部門,社會各方面也應該有所行動,積極構建一個有效的網路來幫助那些處於危機中的男孩。例如,紐西蘭一家大公司就與學校一對一地結對,在工作日裡,他們每周去學校兩小時,幫助處境不好的男孩,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影響。而且,全社會都要明白,畢竟拯救男孩不會危及女孩的利益,不會危及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權。相反,越來越多優秀的男孩,對這個社會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孩子延後入學一定好嗎

大多數關於延後入學學生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從長遠來看,延後入學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比比他們小的同學好,而且到三年級的時候,所有短期優勢都不存在了。

我最喜歡的上世紀90年代的電視節目之一是《天才小醫生》,它反映了美國夢理智的一面——如果道奇聰明到10歲就能完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業,那麼不管常規如何,他都可能成為一位少年外科醫生。美國曾聚集過一些衝破教育制度的束縛而突然冒出來的天才少年。卡爾·薩岡在16歲就讀完了高中。史蒂芬·霍金在20歲就從牛津畢業了。莫扎特才6歲,就開始巡迴演出了。

唉!不會再有這種事情了。今天教育的最大發展趨勢是相反的:抑制孩子的發展。而且他們「越聰明」(或者從統計學的角度說,他們越有可能獲得成功),他們被耽誤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種做法被稱作「延後入學」,這種做法就像是推遲大學生運動員學程一年,等他們再長一歲時再上場參加比賽。美國教育部在2005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表明,將近10%的美幼稚園學生實際上可以提前一年入學。

這種做法在私立學校和富裕家庭中尤為普遍。對康乃狄克州教育資料所作的一項分析表明,富裕地區延後入學的比率上升到了20%,而低收入地區的比率是2%到3%。

從發現趨勢的角度來看,只有重視美國富人和窮人之間正在擴大的差距,晚上學的聰明孩子才會引起人的興趣。過去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與享有特權的學生的競爭中似乎不具有足夠的挑戰性,現在這些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比他們的同班同學整整小了一歲。

但事實是,同天才兒童相比,晚上幼稚園的孩子是一種更大的趨勢。除了父母因個人原因而推遲入學的孩子外,還有一個學生群體的人數正在穩步上升,他們就是因制度原因被學校推遲入學的學生。如果推遲入學意味著故意不讓5歲的適齡兒童上幼稚園,那麼學校一直在悄悄做的事情就是改變學生的入學年齡。

在過去的25年中——各州對聯邦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大膽提出的新標準(新標準的目標是對美國國小進行更嚴格的規範)都作出了反應,幾乎每一個州都把幼稚園的報名截止時間從12月份提前到了9月份左右,這樣就可以保證剛滿5歲的孩子在來年進入幼稚園。

因此,在沒有聯邦政府統一規劃或認可的情況下,美國一直在推遲正規教育的開始時間。《芝加哥論壇報》將這稱為「幼稚園的老齡化」。過去,幾乎沒有6歲的孩子還在上幼稚園,而現在,6歲的孩子在幼稚園有的是,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是6歲。

除了不得不多付一年託兒費的父母和在休息時還可能看到孩子在調皮的老師外,誰還關心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推斷,對美國而言,這可能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因為,你可以推遲上學的年齡,但除非你在處理其他生活大事時不考慮年齡,否則,你就會面臨一些以前沒有的,而且是出乎意料的結果。比如:中學裡的性行為。研究者告訴我們美國人失去童貞的平均年齡是16.9歲。這樣一來,如果這個年齡在過去是上十年級的話,那麼現在則是上九年級。我們可以預料,在未來幾年將發生一次全國性的反對中學生性行為的抗議活動。

上十一年級的士兵。讓青年人在18歲從中學畢業所帶來的好處之一是,在承擔法律責任、行使投票權和服兵役方面,18歲是一個人成年的明確的界限。但現在如果孩子們19歲才從中學畢業,那麼接下來要徵兵的話,徵兵委員會就得把目光投向美國的十一年級的學生了。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尤其是對於那些過分小心的家長而言?

高中投票人。我們不需要在高中模擬全國性的選舉了——我們需要真正的選舉。也許總統候選人會不得不把高中管理人員確定為拉票活動的目標人群。

當然,人們會說,學生(尤其是男生)上學晚是一件很好的事。既然眾所周知,「女孩比男孩成熟得快」,那麼,男孩稍微晚點兒上學可能最終會拉近男孩和女孩的發育差距。而且,既然女孩在大學入學率和畢業率方面要優於男孩,那麼晚點兒上學或許不失為讓男孩重振雄風的一種好辦法。

培養男孩的五條禁忌

不與孩子交流溝通。如果成人,尤其是家長不與孩子交談,他便很難自在地與他人交談。家庭中的沉默會給他的自尊、自我價值感以及他對未來婚姻家庭關係的信任產生不良影響。

拿孩子與他人作比較。對有些孩子來說,經常與其他孩子作比較,有時可能毀掉一個孩子的自豪感,扼殺其雄心壯志。其實,這些譏諷之語根本不能激勵人,相反,它們給自己明媚的童年生活蒙上了陰影。

動不動數落孩子。成年人不經意說出的話,有時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而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甚至偶爾以玩笑形式說出的生硬的話都會讓孩子埋下自我懷疑的禍根。

對孩子抱有過高期望。設定過高的目標同設定過低的目標一樣都沒有什麼好處。目標太高會導致失敗,動搖你孩子的信心,並讓他覺得唯有獲得成功才能得到你的認可。

將自我價值感建立在孩子的成功之上。如果父母只是在孩子成功時才會自我感覺良好,他們其實是竊取了孩子的成功,這會讓他覺得被利用,感到迷惑和空虛,而不會有成就感。

男教師在孩子的心靈中占居著特殊地位,其在中國小的缺乏是一種世界性現象。

學校需要更多合格的男教師

當今社會,離婚率越來越高,單身母親也日益增多,這種不健康現象導致的直接後果是,1/3的男孩得不到爸爸的照顧。對於男孩而言,6歲-14歲這個年齡段正是他們需要得到男性的鼓勵和男性榜樣的時候。因此,國小應引進大量的男教師,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只要是男性就可以,他們必須是合適人選。

我曾詢問過很多老師,讓他們解釋什麼樣的男老師才適合和男孩子在一起。很多老師的答案中都會出現這兩點:

嚴厲而不乏熱情。有些人就是喜歡和男孩們在一起,並在適當的時候鼓勵他們。他們並不一定要成為男孩中的一員,但是需要表現出些微的粗魯,但絕不能粗俗!這意味著秩序優先。這樣,男孩就能完成作業,快樂地旅行,積極地運動,等等。但是,他必須為人熱情,幽默感十足。

不放棄一個男孩。男教師不僅要負責看管男孩們,還要注意不放棄任何一個受體內睪丸激素驅使的男孩。老師不必證明什麼,也不必害怕那些精力旺盛的男孩們的威脅。

一位聰明的女教師說:「在我任教的學校里,受到男老師排斥的男孩將會一直被排斥下去,下一位男老師還會和他發生衝突。這是一場意志之爭,一旦鬧僵了,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男孩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會故意製造痲煩。通常沒有父親管教的男孩會在學校出現紀律問題。得不到父愛的男孩會在不知不覺中想吸引男人的注意,向他們訴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是他們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女孩會請求別人的幫助,而男孩通常是給予她們幫助的人。

如果我們讓男教師參與到這些得不到父愛的男孩(最好在他們陷入痲煩之前)的生活中去,這些男孩的生活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男孩還是陷入了困境,那麼男教師應該和他們一起解決出現的具體問題,給他們明確的指導。

近期的研究表明,學校里有些男孩看似什麼都不在乎,而實際上他們也非常渴望成功,渴望融入集體生活,只是我們對他們太苛刻了。我們懲罰他們,卻沒能指引他們。指引並不只是樂隊指揮給整個樂隊的提示,孩子的成長同樣需要指引。

可悲的是,太多膽小怕事的人掌管著學校,他們一直在壓制男孩們的活力。男孩們旺盛的精力對他們造成了威脅,他們不得不壓制孩子們。體罰是他們常用的武器,此外,他們還通過無聊乏味的工作來消磨男孩的意志。現在,他們要麼制止,要麼就是讓孩子自己反思,要麼就用官僚式的長篇大論來教育孩子。

曾經有一位老師這樣對我描述他所在學校的紀律體系:規定繁多,缺乏說服力,絲毫不為學生著想。這樣做就在心理上疏遠了孩子,而不是更貼近他們:「如果你表現不好,我們就孤立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如果你急需幫助,我們將滿懷熱情地幫助你。」

另外,學校的學習環境看上去似乎是專門為老年人營造的,而不是為精力旺盛的年輕人服務的。一進學校,每個孩子都要安安靜靜、優雅得體、溫順聽話。激動、興奮與這種環境格格不入。(不過一些出色的教師想方設法地使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樂趣,一些孩子也領會到了這種精神,因此能很好地配合老師。)

學校要求的這種順從恰恰與男孩的本性背道而馳。青少年時期正是活力四射的時期。男孩(和女孩)渴望在他們敬佩的男老師的帶領下,充滿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不僅跟著他們學習知識,還能認識、了解、走進他們的世界,從而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增長本領並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孩子們早上不想起床,就這樣對他說,「哇,今天上學!」這樣,情形就大不一樣了。

男校長或者年長的男老師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占居著特殊的地位。他們具有象徵意義,孩子把他看作某種化身,介於父親和神靈之間。知道了這一點,他就必須責無旁貸地了解孩子,對於那些玩世不恭、惹是生非的孩子,他更要格外關心,一定要在他們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之前制止他們。如果校長或男老師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愛護,已經贏得了孩子的信任,那麼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校長或老師就可以直接和孩子談,這樣溝通起來就容易多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