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給父母洗腳讀後感

給父母洗腳讀後感(一)

在電視裡每次看到「媽媽洗腳!」的這個充滿著關愛,充滿著親情,充滿著愛心的的傳統美德的廣告,總是會讓自己在自己內心中最柔軟的部分留出一段空地給它,不僅僅是這個廣告的創意,而更在於他的豐富的內涵。

這個廣告,場景真實,情感摯朴,形式簡潔,內容深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晚上,在媽媽的房間,媽媽正在給年幼的兒子一邊洗腳,一邊講述著醜小鴨的故事,給兒子洗完了,就讓兒子自己去玩了。而自己卻端了熱水去給給母親(或婆婆)洗腳。不管是兒媳婦,或者是女兒,也不管是母親,或者是婆婆。

老人熱在腳下,曖在心裡。用理解關心的話語對女兒(或兒媳婦)說:「忙了一天啦,息息吧!」

女兒(或兒媳婦)深情地回答:「不累!媽,湯湯腳,對您的腿有好處!」

媽媽為姥姥(或奶奶)洗腳的過程被站在房門外的幾歲的兒子看在眼裡,記在了心裡。於是,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振撼,扭頭就跑!

兒子為什麼跑?跑哪去了?給老人洗完腳的媽媽到兒子的房間找兒子,結果房間空無一人,就到房外找,看到的卻是兒子晃晃悠悠地端來了滿滿一盆水,任憑水花四濺,嘴裡喊著:「媽媽洗腳!」這時,母親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甜美的笑容。

這時話外音加配字幕:「其實,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整個廣告沒有一句豪言壯語,就這樣非常自然貼切流暢地完成了。可廣告給觀眾留下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美德得到了很好的傳遞與承接。

現在,社會上出現不少無德的人和事,特別是有關青少年和學生的,人們總習慣把責任推給學校,推給社會。其實,家庭不也是一個小課堂小社會嗎?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就是說,家教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錯,父母的語言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語言行為,又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毫無疑問,這個廣告給了天下做父母的一個重要提示,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就是要讓天下父母記得,您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孩子會模仿。您對孩子給予怎樣的教育,如同播種,也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

每次看後心中都是一動,絲絲淚意湧上心頭!我也是每次看後都感到情真真意切切!從頭到腳都溫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們的榜樣,孩子教育失敗的家長是否在抱怨社會與學校之前,檢討一下自己是否離異,是否良好的言行,是否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是否良好的個人品德修養。

這個廣告的確不錯,用樸素易懂的畫面揭示了深刻的主題思想。如果所有的廣告都能如此完美就有人看了!

正是因為許多的理由,讓自己喜歡這個廣告,更是使自己帶著女兒一起看。女兒學說「媽媽」這個詞,就是從這個廣告開始的。因而每次不到兩歲的女兒看到這個廣告,也會如同乖乖的小兔子一樣,依偎在懷裡,或者溫聲細語地叫媽媽,或者跑到姥姥的懷裡安靜地坐上一小會兒……

給父母洗腳讀後感(二)

電視裡的公益廣告很多,我都非常喜歡看,有一則公益廣告是我最喜歡的,也最讓我受益非淺。這則廣告講的是一位年輕的媽媽給自己的母親洗腳,並告訴老人這樣對身體有好處。這一切被她的孩子看見了,正當她準備叫孩子洗腳時,卻看見孩子端著洗腳水向她走來,邊走邊說:「媽媽,您洗腳。」

看了這則廣告,我想了許多:其實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當著孩子的面做的事,孩子就會記在心,也會模仿你做這件事。就像我家,爸爸媽媽每年過年總是要帶我回老家去看爺爺奶奶,都要給爺爺奶奶買很多東西。爸爸經常說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要經常去看望他們,陪他們說說話。現在我一天天長大了,能自己一個人回去看望爺爺奶奶了,我每次去看爺爺奶奶我都要給爺爺奶奶買點他們愛吃的東西,陪爺爺奶奶說說話。是爸爸媽媽的言行影響了我,讓我明白孝順和尊敬。

這則廣告體現了一個「孝」字。「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們在家可以為父母長輩洗衣服,做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現在許許多多的孩子都在父母的呵護下健康成長,但是父母對孩子們照顧得稍不如意,孩子便會亂發脾氣,父母的話不聽還粗聲粗氣地頂撞父母,更談不上體貼父母和幫父母做事了。我常看到有些小朋友在家裡罵爺爺奶奶,不聽爺爺奶奶的話,小朋友的父母也不管,我覺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孩子。有句話說得好:「從小孩子的行為中可以看出他父母的品行」。父母們應該做出榜樣,榜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給父母洗腳讀後感(三)

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小鳥便將覓來的食物餵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烏鴉這種通體潦黑、面貌醜陋並被人們稱為「不詳之物」的小鳥尚且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更何況我們人類呢?

《給父母洗腳》這篇調查某大學學生放假後需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給父母洗腳的文章真實地反映了子女為父母洗腳時的心理變化,從起初的害羞、彆扭到雙方的親切、感動。誠如文章所述,為父母洗腳要的並不是一種形式,而是要宏揚一種養老、愛老的社會公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的物質文明豐富了,可精神文明卻受到了「金錢至上」、「錢權交易」等金錢欲、名利慾的極大衝擊,人們漸漸醉心於創建功名利祿而忘了基本的做人原則和社會公德,甚至連給父母打個電話的時間都沒有了。

從我們呱呱墜地、嗷嗷待哺時起,父母為了照顧我們幾十年含辛茹苦、早起晚眠,換過多少塊尿布、洗過多少次腳他們自己也記不清楚了。他們不但要教我們學走路,還要教我們學做人。他們將我們從一個不諳人事、腳步蹣跚的幼童培育成有知識、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而他們卻在歲月流轉中逐漸年老體衰、步履蹣跚。當他們有一天像幼兒般需要我們照顧時,我們能否像當初父母照顧我們一樣,付出無怨無悔的愛?父母將我們從一隻嗷嗷待哺的雛鳥培育成在藍天自由飛翔的雄鷹,而他們卻漸漸失去飛翔的力氣。於是他們在家裡守望,守望著在外拼搏的兒女空閒時能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作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父母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只要兒女平常多打幾個電話,有時間多回幾趟家,在家裡多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想想父母對我們的愛,哪怕是一個個小細節,都是那麼無私。我的母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沒有富足的家庭背景,沒有文憑和正式工作,卻憑著對兒女無怨無悔的愛,獨力培養出了三個大學生。這二十幾年來所吃過的種種苦,受過的種種磨難,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也不是我淺薄的筆力所能盡述的。然而有個小細節已經過去兩年了,可我一直鉻刻在心。母親是一個克已為人的人,自己生活得很節儉,對兒女及他人卻很寬待。近幾年來,隨著我和妹妹的相繼畢業、工作,家裡的境況稍有好轉。前年暑假我們幾姊妹都回家了,母親很高興,並為我們做了一桌可口的飯菜。飯後,媽媽拿瓶裝牛奶給我們喝。可我們一喝覺得不對勁,好像壞了很久了。母親略帶惋惜卻漫不經心的回答讓我們很吃驚,原來這些牛奶是過年回家時我們沒喝完留到現在的,()時隔半年,早就過了保質期了。由此可見,母親無私的地步了!

可想想自己,又為父母做過什麼呢?自以為工作繁忙,離家遠,便可以此為由,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母親每周都會打電話過來訊問近況,然而作兒女的我們卻嫌父母羅嗦敷衍以對。如今我們也結婚並很快就要有自己的小孩了,以已施人,應該又將有一番為人父母的切身體會了吧!

很快就到春節了,希望回家過年的兒女們,不妨體驗一下,為父母洗一次腳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