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春秋讀後感(一)
最近讀了一本書,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草木春秋》。閉目凝神,思索良久,這些讀起來讓人快樂的散文使我收穫了什麼,最後卻是無疾而終,我想,至少是快樂、興味和美。幾個月過去了,汪老的文字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就像一把挾帶著清水的軟刷,微波洶湧中慢慢地沖刷著我的思想,淨化著心靈的陳垢,甚至「慫恿」著我有一股衝動想要前往文中那些令人神往的地方,再去信步品評一番。
比起詩歌和小說,散文這種題材,是我在過去的閱讀中很少涉獵的。散文的文字,自由,空靈。雖不如小說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也不及詩歌意蘊深遠,但經汪老的墨毫閒情揮灑,卻讓我讀得像品茶一般,清香悠遠,愛不釋手。《草木春秋》處處洋溢著各種快樂和趣味,甚至連描寫文革時期生活的作品汪老也能從陰鬱的苦澀中擠出絲絲的甜味來,確實值得一讀。
《草木春秋》裡,有寫草木蟲魚,如《花園》、《葡萄月令》、《草木春秋》;有寫家國春秋,如《國子監》、《跑警報》;有寫各地美食,像《故鄉的食物》、《手把羊肉》;也有寫旅途景色,如《天山行色》、《泰山片石》;還有作者的一些人物記事、對寫作的理論探討搜羅其中,《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談風格》如是。內容龐雜,目不暇接。據編撰者汪朝(汪曾祺的二女兒)在後記中解釋,是為擺脫「一碟子醃白菜」的老路數,把一些用得不多的作品也放進去,以求有點新意。但儘管如此,散文集的「神」還是沒有被打「散」,依舊是草木矣,春秋矣。汪老用高雅的生活情趣,刻寫了不朽的草木傳說。草木與春秋,在文里,如浮藻般,布滿了眼球,可當我們定睛一探時,卻品出了它們根的去處,那就是本質的回歸——生活,且樂活。
少年遊園——最初最純粹的快樂
《花園》是汪曾祺早期的作品。汪老童年時期家裡的那座小花園,不遜於魯迅筆下的百草園。紅色的菖蒲,籽兒帶著鉤的臭芝痲,被表姐姐們插在頭髮里的桃花、梨花,冰心臘梅,還有那叫聲好聽的「都溜」,有教養惜身份的天牛「紳士」,通身鐵色的「鬼蜻蜓」,著急著找洞穴的土蜂……構成了孩童世界裡多彩的樂園。我滿心好奇跟著作者的筆觸,被他這童年的快樂甘心情願地感染著。到現在還在探究:他說的那種軟軟的鼻涕蟲,為什麼被堂弟在身上撒一把鹽之後,立刻就會化成了一灘水?寫得是不是有點像神話了?還有那隻長相愚笨出去采蜜的土蜂,它在泥地上掘的洞巢被「我」惡作劇封掉,怎麼急急忙忙地圍在洞口附近大找一氣的?最後找到他原來的家了嗎?還是乾脆住進旁邊那個「我」造假的洞裡了?這些就不得而知了。寫這篇散文時,作者剛從西南聯大畢業, 25歲,正值風華正茂,求學路上得遇良師(沈從文),尚未經歷生活磨難。所以,在回憶童年的花園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在孩提時代看待自然界的草木、蟲魚、鳥獸的那種簡單、純粹的快樂,我們的心也回到了最初的純淨。那時孩子花園中的草木,就是整個春秋。
晚年憶秋——笑談 「逃生」的快樂
散文《跑警報》是汪老在1984年創作的,此時他已年過花甲。經歷了被錯劃為「右派」的十年浩劫,經歷了下放,經歷了小說《受戒》、《異秉》的巨大成功,俯仰一世,沉浮之間,給《跑警報》平添了一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淡定從容。「跑警報」其實就是「逃生」,但正如文題一樣,汪老選擇用「跑」警報,而不用當時其它叫法「躲」 警報、「逃」警報,就可以拿捏出作者的安閒態度。再通觀全篇,全沒有「警報」二字帶來的危機緊張感,反倒娓娓道來,把預行警報、拉空襲警報、緊急警報像話平常家事般介紹給讀者,這種敘述方式本身反差得有趣。比如在談到跑警報時,汪老給我們介紹聯大的學生就很有意思:「聯大同學也有不跑警報的,據我所知,就有兩人,一個是女同學,姓羅。一有警報,她就洗頭。別人都走了,鍋爐房的熱水沒人用,她可以敞開來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個是一位廣東同學,姓鄭。他愛吃蓮子。一有警報,他就用一個大漱口缸到鍋爐火口上去煮蓮子。警報解除了,他的蓮子也爛了。有一次日本飛機炸了聯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這位鄭老兄聽著炸彈乒桌球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旁神色不動地攪合他的冰糖蓮子。」文章末尾還說日本的用意不過是「嚇唬嚇唬昆明人」,「我們這個民族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報》。」輕鬆的語言,帶著調侃,帶著挖苦,不禁讓讀者即使沉浸在被侵略的國讎家恨的陰霾中,也能展現一絲苦笑。閱讀的時候,我不禁暗想,怎樣不屈的樂活性格和民族驕傲,才能奉獻出如此達觀的文字?閱讀的享受中,我仿佛置身事外,內心的雜質已被席捲乾淨了。
暮年看世——返璞歸真的快樂
《隨遇而安》和《草木春秋》均為汪老先生遲暮之年所作。生命之歌雖近尾聲,但這位「快樂的老頭」的樂活的本性、率真的品格卻在他的作品中完美顯現。「文革」是汪老那一代人心靈最深的傷疤,很多的不願觸及,汪老也不例外。散文《隨遇而安》,就反映了他被打為右派下放勞動的那段日子。在那個人性極度扭曲的年代裡,汪老回憶起來,也是「別有一番滋味」。那時他被下發到張家口的一個農業研究所,奉命畫一套馬鈴薯圖譜。他說:「在馬鈴薯研究站畫譜圖是『神仙過的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於是隨手埋進牛糞堆里,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這麼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讀到這裡, 我想了很多,如果換了是我,尊嚴受到踐踏還要天天在艱苦的條件下面對枯燥重複的工作,也許不會有他那樣「苦中作樂」的胸襟與氣度。倒有些慶幸自己生長在二十一世紀了。
不過,樂觀豁達不代表汪老沒有脾氣、沒有立場。在《草木春秋》中,當他將「木芙蓉」、「南瓜子豆腐」和「皂角仁甜菜」、「車前子」等植物、吃食向讀者細細道來時,在「紫穗槐」、「阿格頭子灰背青」、「花和金魚」三個小節里,都表達了對「文革」憤怒。特別是在提及因為喜愛養花和金魚就被紅衛兵活活打死的茶葉店掌柜的經歷時,這位作家難抑憤怒。是啊,眼睜睜看著不人道的濫刑和生命的凋零,誰不會動容呢?所以,不管歲月之河流到哪裡,也不管現在是否已經行將就木,生命的傷疤依然還在這位老人的心裡久久地存活。只是在他的講述中,多了些歡笑分享予人,淡了那一絲的苦味,至於生命里那一聲嘆息,還是讓它徜徉在草木里,隨風去吧!朗朗乾坤,日月如恆,再看草木,依舊是草木,再品春秋,還是春秋。又可以像童年時期一樣遊走在花園裡了……
合上書,看著扉頁上的老人,咀嚼著他的往事,我忽然間覺得自己幸福了許多,當然,也差他許多。
草木春秋讀後感(二)
讀完汪老的《草木春秋》,我覺得自己太渺小了,就像滄海中的一擷浪花,大漠中的一粒沙石,宇宙中的一株草木。汪老的見識太廣博了,人際關係太融洽了。
那泛黃的書頁,古樸的氣息,規整的文字,質樸的語言,無一不流淌著汪老數年來的智慧結晶。封面上一株草延伸沃野,縱橫千里,把我的思緒無盡牽連。這一切都深深吸引著我的靈魂,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細細品味其中的語言,理解其中的深刻寓意。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汪老的《遙寄愛荷華——懷念聶華苓和保羅?安格爾》。他們之間有著濃厚的感情,也蘊含了對祖國的思念。汪老與安格爾雖然語言不通,國籍不同,卻有著情感的交集,舉手投足間洋溢著相互之間的理解和共鳴。聶華苓的溫柔與周到,安格爾的天真與善良,以及做客聶華苓家的作家的質樸與詼諧,都------其次,是汪老講述的《故鄉的食物》,簡直讓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穿越到汪老的時代,品味汪老家鄉的美味,領略一下汪老家鄉的美景,順便目睹一下文化大革命的殘酷與無情,好讓我進一步了解歷史,感悟歷史。
汪老以「草木春秋」為題,乍一看,好像是寫的植物的變遷。但是,如果你細細琢磨一下,會發覺,寫的肯定不止是植物,還有人世的生老病死,社會的更替,以及歷史的。
今天,仍是草木變更的年代,春秋更迭的世紀;與昨日相比,今天,早已物是人非。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回溯今年的大雪事件:日本大橋被三米高的大雪攔腰壓斷,歐洲各國頻頻告急,渤海冰面持續凍結,航班、漁船紛紛停運-----這一切,比起汪老的時代,地球早已不堪重負,各種災難接踵而至,可憐的人們,終究是自作自受,我惆悵。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草木春秋的年代,一去不復返。比起汪老的時代,也只是沒有了文化大革命的批判與干擾,有了富裕的生活,失去的卻是永遠也換不回來的珍稀草木和沒有隔閡的人際交往,我失落。
說實話,我非常嚮往聶華苓和保羅安格爾的生活,沒有喧囂,沒有紛亂,只有夫妻的恩愛與理解,朋友的真摯與融洽,以及老房子的惜惜相伴。感謝汪老的作品——《草木春秋》,給了我靈魂的洗禮,精神的澆灌,視覺的衝擊。
草木春秋讀後感(三)
讀故鄉作家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倍感親切。()《草木春秋》就是這樣一篇令人倍感親切的百讀不厭的好文章。
《草木春秋》由六篇短文組成。它們是《木芙蓉》、《車前子》、《阿格頭子灰背青》、《南瓜子豆腐和皂角仁甜菜》以及《紫穗槐》、《花和金魚》。可分為兩組。前四篇為第一組,是作者赴外地所見所感。後兩篇為第二組。是作者在北京所見所感。
先談第一組。首先我們很欽佩作者知識淵博和觀察細緻。例如論草木。作者不僅了解它的習性、花期、顏色,而且還了解它的用途以及有關的閒聞軼事,後者往往是在有關書籍中找不到現成材料的。這裡將人與植物聯繫起來,非親耳所聞,斷難有別的途徑獲取材料。再說作者的觀察。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說: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他首先是一位觀察者,而觀察的第一個特質,就是要有一雙好眼睛」例如汪曾祺寫木芙蓉:「芙蓉有一特別處,紅白相間。初開白色,漸漸一邊變紅,終至整個的花都是桃紅的。花期長,掩映於手掌大的濃綠的葉叢中,欣然有生意,這簡直是介紹了芙蓉的生長史。再如,作者介紹在雲南騰衝吃的南瓜子豆腐,它」滑、嫩、鮮,色白而微微帶點淺綠,入口清香。「」色白而微微帶點淺綠「是一般人不大注意到的,這是作者細心觀察後獨特的發現。
古人說,窺一斑而知全豹。我們讀了《草木春秋》這篇散文就知道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立意深邃,構思精巧,文采斐然,結尾出人意料。俗話說,文章一分鐘,文外十年功。汪先生的文章有時雖短,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卻令讀者由衷的敬佩。我喜歡汪先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