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讀後感200字(一)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桂花雨》,作者很巧妙地運用借物喻景這個修辭手法抒發了對家鄉的感情。文中的每一個字是那麼扣人心弦,讓人一讀起來就捨不得放下,文中的內容使人盪氣迴腸,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前後是桂花盛開的季節。作者琦君的故鄉的家裡,有一棵枝繁葉茂的桂花樹,八月,她家的桂花開得異常旺盛,仰頭望去,那點點黃花,有如天空中那點點繁星。她們家裡的這棵桂花樹的香味,不說是十里飄香,也足以將前後幾十戶人家全部浸在香氣里了。可是,八月也是個颱風多發的季節,風一吹來,枯萎了枝葉和花瓣的還好,沒有枯萎的花瓣被吹下來,落入泥土之中,就再也沒有以前的新鮮的味道了。這天,媽媽正盤算著收穫這些桂花,「如果不刮颱風,我就可以收幾籮筐。送一籮給胡家老爺爺,送一籮給毛家老奶奶,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這時,她抬頭一看,天上烏雲密布,就知道要刮颱風了。於是,她馬上招呼大家搖桂花了!這下可把琦君樂壞了,因為,這是她童年裡最快樂了的一件事。
後來,作者琦君搬到杭州讀中學時,那裡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樹,那才真是香飄十里。作者每天都要去那裡賞花,回家時,總要給母親帶滿滿一袋子桂花。可母親總是說:「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
「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裡的桂花。」這句話,令我陶醉不已,回味無窮,並不是母親覺得兩處的桂花不太一樣,而是向我們展示了母親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家鄉院子裡的那棵桂花樹,傾注了全部心血,已經成為她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桂花雨》看似作者寫她母親對桂花的喜愛,其實質是借用桂花,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與思念。
桂花雨讀後感200字(二)
《桂花雨》是一篇散文,作者主要講的是故鄉童年那個時代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我沒有搖過桂花,但讀了作者的描述後仿佛身臨其境,眼前出現了作者小時候搖桂花,收桂花時的情形。
《桂花雨》文中寫道:「桂花樹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里找細花。桂花不與繁花鬥豔,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這句話表面上似乎是說:桂花沒梅花美。是的,桂花很小,在百花叢中,桂花確實是小得可憐,甚至是微不足道。但是,《桂花雨》又繼續寫道:「桂花不與繁花鬥豔,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是啊,桂花不像月季、牡丹那樣炫耀自己的花朵,它只是憑藉自身濃郁的香氣來美化人們的生活。這讓我聯想到社會上有些人能說會道,但缺乏吃苦耐勞、踏實肯乾的精神,做一點事情就自以為了不起,整天像蟬一樣叫。而有些人,雖然不善於言談,卻一心關注事業,苦幹、實幹,成為有用的人。《桂花雨》這篇文章中所揭示的哲理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做華而不實的人,而要做一個不圖名利、對社會有用的人。
桂花雨讀後感200字(三)
我們最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桂花雨》。
《桂花雨》這篇課文是當代女作琦君寫的。()琦君原名叫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她寫的《桂花雨》讓我感悟出重點閱讀描寫「桂花香」「搖花樂」「桂花雨「讓我體會出故鄉的桂花給作者帶來美好的記憶。聯繫上下文理解了」這裡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的桂花「深刻含義、我覺得以後寫作文也可以學習作者用家鄉的物和童年的事來寫。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第四自然段的「浸」子,這個"浸」字讓我感覺村子好像無一遺漏的被泡在桂花的香味裡面,形象的寫出了桂花香的香味裡面。
我喜歡《桂花雨》這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