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讀了《莫高窟》這篇文章,感覺非常氣憤,莫高窟是我國的文化遺產,他的藏經洞裡有數也數不清的經卷、繡畫和法器,並在牆上畫了精美的壁畫。由於王道士的無知和我們國家的貧弱,導致帝國主義的盜寶分子都接二連三的來到莫高窟拿走了許許多多的文物。被盜的文物都是我們祖國的無價之寶,卻就這樣被外國人拿走。我讀了這篇文章,為舊中國的貧弱感到可惜,為新中國的強大感到自豪!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後來保衛我國的文化遺產,讓我國更加繁榮昌盛!
余秋雨莫高窟讀後感(二)
因為曾經讀過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特別喜歡他的散文,清新豪邁,不冗長繁瑣不矯情。所以,這次的作業內容我選擇了品讀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莫高窟》。
余秋雨說莫高窟是一個可以傲視異邦古蹟的敵方,一個活了千年的生命……他說它華美而矜持,富有而遠藏,說它執意要讓每一個朝聖者,用長途的艱辛來換取報償。他說它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一種狂歡,一種釋放。
莫高窟給與我們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鮮艷色條,更不是佛教聖地的名聲。就像余秋雨先生說的「它似乎還要深得多,複雜得多,也神奇的多」。博大精深的佛教理義被寂寞舞者演繹得淋漓盡致;千年的宗教史和文化史在身人交融中訴說和傳遞;虔誠的信仰,為美的信念在邂逅的一瞬間爆發。經歷了這種儀式的人,一定不會忘記儀式的潔淨與高超。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他在《。廢墟》中說過這樣的話:「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在他看來,廢墟就是過去的寫照,是現在和未來前進的基石。莫高窟就是其中的一個經典的廢墟,它濃縮了中國太多的歷史,這莫高窟早在1600多年就存在了,它經過了多少代人的親手打磨,注入匠心,浸透智慧。故一朝大顯於塵世,頓時驚艷不斷,不止是遊人,學者,不止是藝術家。於此,秋雨先生一再感慨,一再沉思,時而想像,時而述說,總之是入情入理。在這裡,你會覺得廢墟不廢,它就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場,值得飛天后人的我們代代珍惜
他說的這些,我大都可以理解。
我在高中之後也曾去過一次莫高窟。從敦煌到莫高窟車開了四個小時,這四個小時裡,除了開始,其他時間的景色幾乎一模一樣。黃沙,黃土,一片黃色,偶爾會有幾棵胡楊幾株駱駝刺,太陽很高很大,天空萬里無雲。
我曾經想像過莫高窟的樣子,粗獷而神秘。但是等我真的看到莫高窟的時候,才知道,其實我的想像遠不及它千分之一,她是那麼壯麗,那麼渾厚。
講解員說莫高窟並不是一個人,一個朝代造就的。他們把錢變成石窟中的一尊尊佛像,不論富有還是貧窮,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了自己的信仰,每一個朝代都是如此,然後,千佛洞便出現了。
這種對於信仰的執著追求讓我深深的的感動著,也深深地敬佩著。
一切為宗教信仰而來的人,雙眼晶亮;一切苦旅者的人,浩浩蕩蕩。
敦煌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聖潔的沉澱,一種永久的嚮往。它讓人走進神話,走進寓言,走進宇宙意識的霓虹;它是藝術的天國是自由的殿堂。
只要有機會,我便會投奔這種儀式,接受神明的洗禮和薰陶,潔淨充滿欲望的身體和靈魂。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的信男善女也一定會時時抬頭,仰望前方——金光閃閃,千佛顯聖。
不一定有什麼宗教,但一定要有一種信仰,相信真誠永遠戰勝邪惡,智慧永遠擊敗愚昧,心中的上帝永遠在朝聖路上指引著我們,一步一步跋涉到天堂。
「我們是飛天的後人!」
余秋雨莫高窟讀後感(三)
是華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與神話模糊了界線;她傳承了遠古文明,把壯闊的華夏文明播揚翻騰;她詮釋了中國古老文化,舉行著橫跨千年的遊行;她濃濃地吸納了無量度的才情,因華美而矜持,因富有而遠藏。
「莫高窟是可以傲視異邦古蹟的地方,就在於她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生命,一個多麼神聖的名詞,神聖到我找不出任何詞語來形容對她的敬畏,唯恐褻瀆了她。她用累世風雨也彈拔不動的鏗鏘向我們袒露出全部的真誠,和那份不會在寒風中凝固、不會在冬夜裡冷卻的熱情。
余秋雨先生筆下的莫高窟,如一首遙遠的歌謠,神秘的唱響,震憾了世界,那份來自心靈的迴響,驚嘆於睥睨一切的文明。
余秋雨先生筆下的莫高窟,如一陣遙遠的風,將世人滿身的塵土抖落,讓靈魂在洞窟之間穿梭,用心去感受遠離喧囂的靜謐生命。
那裡沒有世俗的流言,沒有旁人的側目,()曾經灑下的汗水,早已釀造成了神秘美麗的風景,供世人瞻仰。「如果你在那裡瞻仰中國古老的歷史,你會身不由己,踉踉蹌蹌,直到被歷史的洪流所消融」。
從色澤濃厚、筆觸奔放的北魏遺存到短暫統一、文化積澱的隋朝,再到漩渦卷涌的盛唐等多個風雲變幻的朝代,她引領著我們徜徉其中,去領略真正的人性。
「她把人性神話,付諸造型,又由造型引發人性,她是一個民族內心深處的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聖潔的沉澱,一種永久的嚮往」,馳騁沙場的北方驃壯之士,裹捲成圖案的繁花,掛著千年不枯的吟笑的雕像,持劍長歌的陸游,與蘇東坡遙相呼應的辛棄疾……這無一不在印證她那擯棄了刻板的自由人性。她給我們展現了一種神人交融的狂歡,一種時空飛騰的釋放,一種宇宙意識的霓虹。在這裡,狂歡是天然秩序,釋放是天賦人格,藝術天國是自由的殿堂。
從余秋雨先生的《莫高窟》中我讀出了那份屬於中國人的驕傲,讀出了歷史的風韻和那份歷史的沉重感,也感受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人格和靈動的人性,一種骨子裡浸透的文化氣息。
我嚮往莫高窟,嚮往敦煌,嚮往大漠,嚮往那遙遠處飄來的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