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張愛玲愛讀後感

張愛玲讀後感(一)

很早以前就聽過看過張愛玲的這段關於愛情的經典描述: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之前一直把這段話理解為緣分是個奇蹟,「於千萬人之中,於千萬年之中」遇到你所要遇見的人,這需要多少巧合,需要多少冥冥之中的註定,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那個人,兩人心照不宣,輕輕問一聲:「你也在這裡嗎?」多唯美的畫面!

今天心血來潮閱讀了全文,才發現自己的理解大錯特錯。愛情需要緣分,更需要爭取。時間對了,在春天的晚上,人也對了,十六七歲的美麗女子,住對門的年輕人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輕輕地問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奈何女子沒有回應,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兒,各自走開了。後來女子被親眷拐了,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個青年。我想她是後悔的吧,後悔自己當時為什麼沒有接年青人的話,就算是回一句「是呀,我也在這裡」也好。如果她當時回應了年青人,可能結果就會不一樣吧,也許她現在過著含飴弄孫的幸福生活。就算是於千萬人中,於千萬年之中,在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但那又怎麼樣呢?照樣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鼓起勇氣輕輕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然後靜靜等著那個人的回應。我想張愛玲的這段話的重點不是前半段,不是為了感嘆緣分的難得,而是想表達她對這對年青的男女有緣無分的惋惜,更想告訴俗世中的男女,如果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一定要抓住機會,別讓一些無關緊要的事阻擋住愛情敲門的手!

張愛玲愛讀後感(二)

讀張愛玲的《愛》,不僅讀出了那種情竇初開的悸動,更是讀出了人生的遺憾和悽美。

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有一個村莊小康人家的女孩子,約摸十五六歲,花樣的年華,生得美,上門說媒的人都快踏破她家的門檻,但她卻無動於衷。她穿著月白的衣衫,靜靜地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純美的畫面定格在她永遠的記憶之中。她今生也許無法忘記,對門住的那個沉默寡言卻目清眉秀討人喜歡的年輕小伙,竟然主動開口和她說話。她做夢也沒有想到,激動而甜蜜的感覺頓時涌遍全身。仿佛就在這一剎那間,她覺得自己心中的愛情鳥,拍著翅膀撲撲撲地飛向了他,這種感覺,更強烈地堅定了她渴望的愛情信念。她覺得自己這輩子終究要跟著他,無論天涯還是海角,都會義無反顧。

這,就是愛。教人沉醉,又讓人迷戀。

遺憾的是,當他開口說出,噢,你也在這裡嗎?她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他也沒有再說什麼。兩人靜靜地立著,各自走開了。

美好的初戀,有時像一朵含苞未放的鮮花。還未來得及在溫柔的春風中盛放,就被一場突至而來的暴雨打落在地。後來,她被拐賣了。拐賣她的人販子,不是什麼強盜土匪,而是她的親眷,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在金錢面前不堪一擊。

無數次歷險和飽經風霜後,她再也回不到從前。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滄海桑田。唯有揮之不去懷念,伴隨著深深的喟嘆,祭奠著青春時那夜桃樹下美好的畫面。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那個穿著白衣衫,被皎潔的月光灑滿一身的姑娘,究竟在何方?那個帥氣的小伙子,還會記得芊芊玉手扶桃樹的那個純美的姑娘麼?兩顆青春的火熱心跳,是否被滿枝的花瓣窺見和保存?

春風不語。被命運捉弄的人兒,就像被時光扔進靜靜流淌的河流中去。即使淚流滿面,水底的游魚也不會知道心痛的感覺。

在合上書頁的那一刻,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濕潤了。不是我脆弱,而是被深深地感動了。

在人世相遇的時光中,千萬別錯過了握手和表白。錯過了,也許就不會再來了。

張愛玲愛讀後感(三)

一直很喜歡張愛玲。都說張愛玲的小說好,散文更好。她的小說大部分滲透著一種蒼涼,使讀者常陷入一種很深很沉的痛與窒息的壓抑狀態,而她的散文卻常是她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張愛玲的文章向來深刻,她的這篇《愛》很短小,卻又很精美。有著散文的質樸,同時又有小說的情節。它描寫了一段短暫的愛情情感片斷,卻又將這個片斷化為了永遠。

《愛》描寫了一個很美的故事:春天裡一個月色朦朧的晚上,她邂逅了他。輕輕地,他問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麼?」就這一句問候,卻勝似無盡的話語,深深觸動了她的心。世事的變化無法預料,女孩的命運十分坎坷,他們沒能再相見。老了的時候,她依然懷念那相見短暫卻是她一生中最絢麗的瞬間,依然記得那句「噢,你也在這裡麼?」

這篇文章的結構如它的故事一樣簡單,開頭交代「這是真的」,這是作者的坦言,簡單卻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讓人只能相信。在他們分別時也只用了一句:「就這樣就完了。」無聲的美讓人感到一種缺憾,這種美變成生命唯以回味的愛戀,現實的無奈同時讓這份愛戀倍受時間無情的煎熬。文章的結尾寫的猶為精彩:「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人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剛巧趕上了」。 這句話構成一段美麗而沒有結果的緣,一切世間的緣分原來也就這麼簡單。作者一她高度的敏銳力和濃厚的文學功底時刻捕捉著情感的觸動與兩極感受的隱性描寫,夾雜著理想與現實中的碰撞,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美的無奈與缺憾。故事從高潮忽地結束了,純淨的故事中暗含殘缺的情愛之美,更拓展了讀者解讀荒涼的無限可能性。

張愛玲寫這篇文章可能也正是自己當時心情的感悟,她是聰明的,可對待愛情她又是那麼得不理智,可能愛到深處,明知不好,還是會義無返顧,張愛玲就是那種女子,她重感情,可不幸的是她沒有遇到對的人。她對胡蘭成愛的那麼深,而忽略了他的缺點,包容他的缺點。這篇文章也可能是她當時心情的寫照,有種初戀的情懷,同時也有著一種迷茫。對他們愛情的不敢確定。然而不管胡蘭成是怎麼樣的人張愛玲對他的愛可以說都是純的,一如文中的感情那麼乾淨。

人生總遇到許多的事,而永遠記得的卻不多。那麼多人,那麼多事,那麼多年後她依然記得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個人。可想那時的意境是多麼的美,在她的心中的印象是多麼深刻,所以她甚至記得她穿的衣服。

春天的晚上,桃樹之下的邂逅,無言的默契,這是一種萌動的情戀,卻又有著如此動人的力量。無限的感情只化作那輕輕的問候「噢,你也在這裡麼?」就只這一句,生怕更多的言語,都會驚動周圍的小生命,破壞了無聲的美。彼此固守著那一段距離,那一份清泉般的美麗。相比那些直白的海誓山盟,這句簡單的問候顯得簡潔、純淨,靜與動的比照,恰恰給我們留下如詩的空白,更讓人心底泛起愛的漣漪。人世間那麼多轟轟烈烈的愛情,而這件卻顯得如此樸實、純淨。為愛無聲的守候,這是一種萌動的情意,卻又有動人的美與力量。

人生沒有永恆的瞬間,美麗的東西總是極容易失去。驀然回首事,一切都已成回憶,或朦朧或清晰。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不管結果如何,都將是美的時刻。他們相遇了,沒有抗爭,沒有廝守,卻比無數相守的愛情更純淨,只是短暫的停留,之後各自走開。他們的相遇也許是偶然,偶爾間的相遇,當然不會停留太久;然而命運中又有許多的必然,他們的相見也許是命運的安排,讓她那慘澹的人生多些色彩。張愛玲僅用了一點筆墨,卻把那一晚那一刻化成了生命的永恆,成了她日後悲涼人生的一個閃亮溫馨點。

《愛》中的故事具有詩一樣的意境,清新而潔淨,纖塵不染敘述簡樸而冷淨,但冷淨中又有種讓人不能釋懷的意味。這正是張愛玲的深,她用那麼簡短的文字,卻給人無窮的想像,讀這篇文章,那種意境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形成、演繹,直到它結束了,卻又使人陷入無盡的回味之中。

文中的主人翁都沒留下名字,只用了「他」和「她」作為代稱,更具有代表性。「他」和「她」不僅僅是兩個人,而是許許多多人的影子,他們的感情更是無數純愛的代表。張愛玲用內心的傷感和摯愛,品味著這隨時間而去的愛的幸福和痛苦。()

看了張愛玲的《愛》,突然感覺世間的愛原來不僅僅是相守,也不需要一定直白地說出來,只要兩個人心靈相通便是最美妙的。故事中的她是不幸的,人生坎坷不平,然而她又是幸福的,在她最美的時刻,她遇見了他,並留下了美好的瞬間,而這瞬間可以穿越歲月,永不褪色。生活中有的東西不要經歷太多,有那麼幾件永遠記得,想起來感覺幸福的也就夠了。

一生中,只有那句刻骨銘心的話維繫著兩顆跳動的心,心與心的感應,心與心的默契,如黑夜裡的一個亮點,支撐著一個人的理性靈魂。這種寓平靜中的「轟轟烈烈」,也許,這就是張愛玲散文《愛》的魔力。

《愛》給人的最大感觸就在於它所表達的愛的純淨,於千萬人之中,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他們沒有想太多,有的只是那份單純的情感,這是幸福的,也是令人嚮往的。這種愛雖然不是完美的,然而無聲的缺憾也是一種美的演繹。這種愛具有無法超越的美,這種美超越了時間,超越了俗世中的許許多多,更成為一種永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