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啞奴讀後感

啞奴讀後感(一)

閒來無事我讀了三毛的《啞奴》這篇文章,讓我十分感動。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啞巴,他是個奴隸。成日受到非人的待遇。但他又是那樣淳樸,善良,他會默默地幫助他人晾衣服,補羊圈的洞。人人都嫌他髒,把他隨意買賣。

這種待遇是誰也受不了的。那裡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對他?我既驚訝又惱怒,為什麼?特別是當三毛見他被賣走時,送他了一條軟毯子,他馬上跑回去,把毯子給他的傻太太和孩子們看,叫他們摸摸毯子有多軟多好。看到這,也不知為什麼,我竟自己流下淚來,也許,是啞巴的父愛,也可能是因為覺得他太可憐了。但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了,這樣的世界中,還有愛的存在。

我十分同情啞奴,他為了家庭的生活,學會了一手水泥匠的手藝。在他的頭上已經有了白髮。我痛恨那些無禮的沙哈拉人,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們,社會是多麼黑暗!「他們生下來就是奴隸。就是為人幹活的」有人這樣說。但那是奴隸社會的認識,難道現在仍然如此嗎?

但是,有一點令我高興,因為那個奴隸自身,就猶如黑暗中的一盞燈,如果人人都這樣,世界將更美好。因為奴隸有愛,在那種社會中,還有愛。

沙漠中的奇葩常常聽人說起三毛,聽說她的隨性與灑脫,聽說她的偏執與執著。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書,第一次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特立獨行亦是平凡真實的女子。《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她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難以想像,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家具組成一個溫馨的家。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貴的驚人,特別是水,而她們也並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著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歡自家特別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她們鬧了不少,讓人在莞爾的同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後的辛酸我們又如何真正體會呢……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艱難更是寂寞,沒有與外界聯絡的設備,沒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邊的荷西,這裡更沒有懂三毛的知己。在這個荒僻的小村里,當地人思想落後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啞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現了這點。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為自己掙錢,而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與啞奴一家成為了朋友,因為她看不慣如此踐踏人權,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裡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一家感動萬分,而三毛卻為此愧疚,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予他們幫助,而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三毛的善良在當地被視為異類,因為從沒有人會和奴隸走得那麼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與荷西依舊與啞奴來往,沒有人懂她沒關係,她願意承受這樣的孤獨。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終的結局啞奴還是沒有逃過被交易的命運,臨走之際,三毛哭著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脫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與孩子們,竭力想要跟他們說點什麼,但他發不出任何聲音……就這樣,他們只能淚流滿面地望著他離去。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裡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的到。她願意幫助她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為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後的思想和行為所同化,她自始至終保持著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淨。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是一朵盛開在沙漠的奇葩。

啞奴讀後感(二)

作家三毛的文字總是在感性中透著對生活的深思。就如這篇《啞奴》,在娓娓道來的文字之間,你所感受到的,是三毛內心裡的咆哮——對於人性的一種不平等。這種悲憤,也在我閱讀完後,不停擊打、碰撞著我的心靈。

啞奴,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上偶然結識的一位黑人奴隸。當地人對於奴隸,十分不屑,潛意識裡,怎麼侮辱、蹂躪他們都不為過。這時候,三毛出現了,她的到來給了啞奴一個新的希望。在三毛的幫助下,啞奴脫離了舊日的孤獨,對未來也有了新的嚮往。啞奴雖然是個啞巴,但他卻十分博學且心靈手巧。但命運多舛,啞奴的一生註定充滿坎坷,正因為他的心靈手巧最終導致他被販賣到遠方。三毛想救他,卻已是心有餘力而不足,只好帶著悔恨的淚水目送著啞奴的離去……

三毛的筆觸,剛柔並濟。在她細膩的文字描寫中,啞奴身殘志不殘,就如他對三毛打的手勢中所傳遞的信息一樣:「我的身體雖不是自由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他嚮往著有一天,自己可以擺脫種族歧視的束縛,人們可以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彼此。可惜的是,啞奴這一生已經沒有了峰迴路轉的可能,只有囚禁在心理的枷鎖里,孤獨終老。而在他漸漸老去後,回憶往昔,在想到自己與三毛的交情時,應該會欣慰至極——

中年時,有那麼一位理解我的朋友,曾經照顧過我,而我也可以與她互相幫助。即使我的力量是那麼微薄,只能幫她一家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但我都已經心滿意足了。至少,還有人願意接受我的幫助;至少,我還可以用雙手去為別人帶去歡樂。與她相處的過程中,我接受了施捨——是她對我愛心的給予。第一次有人讓我知道,原來人與人之間可以相處得毫無隔閡,甚至是幾個簡單的手勢,對方就能默契地領會我的意思。

細細地品味這篇文章,其實三毛在無形中幫助啞奴找回了尊嚴。儘管啞奴的膚色無法改變,儘管他只能在他人的奴役、謾罵中苟且偷生,但他的一生有家庭的溫暖,有三毛的友情,就已經不再孤單。

有時,當他人身陷困境,我們實在無能為力時,那就給予他們一份溫暖,一份理解吧。他們會把一份感激永遠珍藏在心,帶著幸福,奔向前方。

啞奴讀後感(三)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散文集中於我的印象一向是敢想敢做,性情極度率真的女子。她可以利用隨身攜帶的現代藥品在沙漠中充當醫師足以見得她得自信與敢做,她沖回去在黑夜寒冷的沙漠中拼上性命要救起荷西……

但是,她對於這樣的世代延續的蓄奴制也是這般的。……這般的?這般的不知所措。迷惘。

就是因為這樣才更加讓我低落。那個世界不是童話,最終「正義沒有戰勝邪惡的力量」。

在這一篇文中,最終他走了。他企圖掙脫過!但是人的雙腿跑不過吉普車的速度,他一個人掙扎的力量抵不過財主和封建制度的束縛。

留下那一抹彩色的毯子。還有紙質的金錢在沙漠中飄揚。——願那些愛飄落在沙漠、世界的沒一個角落。無論啞奴被賤賣到何方,永不分離。

我以為。三毛用一個啞奴,更是代表了整個奴隸的階層。

他們之間不乏有心靈手巧的人,可以作為技工,也可以作為畫星象的人。他們之間不乏有聰明智慧的人,顯然未曾受過教育,卻可以在地圖上直指到正確的地域地區。但是,他們有再多的思想情感,再多的知識想法,都是無法言語的。所以為啞奴。

從皮膚黑黑的小男孩開始,就是他們的命運。——不被允許發言,不被允許有自己的觀點。只要你做,只要你按照我所說的做。對,就是這樣,要一言不發,一聲不吭。對,奴隸,這是你的宿命……

久而久之,我想所有的奴隸也都不會講話,或者像是那個啞奴的太太一樣,是「裝瘋賣傻」的了。

一個時代總是可以使這個時代的人有了鮮明的印記,那麼一個階層的人也會有他們的印記。像是啞奴,以及他的家人,那個白痴太太,兩個還天真的小孩,一個已帶上枷鎖的大男孩。

所以,作者心疼了。以致於無力了。

我接連讀了攔車人的故事,再加之這個故事。心裡的漣漪更是久久不肯散去了。

那個守著舊腳踏車,在狂沙中攔車的男孩。還有這個在沙漠中衍生的悲苦階級……

——誰不願意載著自己心愛的腳踏車,遇上好心的人,搭乘車回到鎮上。不讓腳踏車淹沒在黃沙中,也保存自己。都不會心疼。

——誰不願意有社會地位,與家人幸福相守。用微笑贏得尊重,也感受微笑,感知溫暖?

只是不是每一個沙漠中開車的好心人都有足夠大地車裝載下求助人的腳踏車。縱然她非常樂意幫助。

只是不是每一個在沙漠中的文明社會成長的人,都有足夠的能力和影響力,可以徹徹底底地解放每一位奴隸。

解放他們的身體,釋放他們的靈魂。

我終歸,是不夠強大的。所以只能在合上書時潸然淚下。這是一種心疼,更是一種無奈!

平等,怎麼就如此之困難!生而被予以的身份,你怎麼就如此沉重!

僅是一篇心裡的凌亂獨白。早已詞不達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