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托爾斯泰讀後感(一)
近期,我讀完了俄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
「復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其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著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後,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為,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末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才漸有所悟:
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腐敗。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
復活托爾斯泰讀後感(二)
《復活》,這本書講了瑪絲洛娃被陷害從而被判苦役5年,在她小時勾引了她的聶赫留朵夫準備去救她,卻被她冷眼相待。一路上,他發現了許多冤屈,不公,最終成功救出瑪絲洛娃,並且,他的後半生也去為為窮苦人洗清冤屈而奔波……
讀完它,我深有感觸,其中的冤屈令我憤憤不平,胡作非為的看守,沒有同情心的典獄長,貪生怕死的惡人……這些深深印在我的心底,100多名工人因沒有身份證而被扣押,許多人因犯了莫須有的罪名而坐牢……都令我氣氛,罪惡的人啊!
寫這本書時,農奴的壓迫除了來自地主與官吏,又多了資產階級,農民苦難倍增,托爾斯泰無法忍受。九十年代初期,托爾斯泰發表了幾篇談論饑饉的著名文章,文章中揭露一些省分中駭人聽聞的災難,指責統治階級對饑民的命運毫不關心。從這時候開始,托爾斯泰文風大變,所出的集子色彩強烈插圖很多,但是文字淺白故事簡單,簡直無法讓人相信這些是出自《戰爭與和平》這撼人史詩的一代文豪。
迂腐的統治在這本書中全面表現了出來,好人無好報,奸臣當道……多麼無能的社會,多麼無能的沙皇,這是正需要一個像魯迅一樣的人去與惡勢力所做鬥爭。托爾斯泰勇敢的站出來,寫下了這本書。
但願不要再有這樣的社會。它的傷害太大。
復活托爾斯泰讀後感(三)
讀完列夫·托爾斯泰《復活》,此時我才深深體會到,為什麼會把這部小說列為世界名著了。
小說反映了俄國十七世紀社會的醜惡,道德的淪喪,農民的貧苦。小說的主人翁卡秋莎以被這個骯髒的社會所愚弄,被社會所拋棄的,淪為風塵女子又因一樁命案獲罪入獄。序幕逐漸拉開。
本書男主人翁涅赫柳多夫,是上流社會的公爵,正是卡秋莎的陪審員。()
庭審結束,涅赫柳多夫知道是自己曾經愛上的卡秋莎,也就因為自己的不負責才使卡秋莎逐漸墮落的,淪落到這個地步,男主人翁認為都是他的責任,其靈魂受到很大的震撼,深深自責並開始行動。
起先是帶著贖罪的心情,會見卡秋莎,隨著故事情節的逐步展開,通過為卡秋莎的案子奔走活動,真正看到社會的另一面,自己原來忽略其所存在的醜惡的一面。親眼看到下層勞動人民的困苦,及各級政府官員草菅人命,和社會的骯髒,從而他認為,關在監獄裡的不是真正的罪犯,而社會的上的某些人才真正的罪犯。這時男主人翁靈魂的到升華。
本書的價值在於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人民的可憐、無奈。男主人翁就是從中跳出來,了解人間的疾苦,睜眼看這個物慾橫流、骯髒不堪的社會,並試圖努力改變這個世界。當然任何一種變革都不是一兩個人能做到到得,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曙光,至少有人站了出來,指出這個社會的弊端所在。
我讀此書的感受:隨著故事的深入,自己的靈魂也得到升華,越往下看越受鼓舞,精神越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