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讀後感400字(一)
電影一開場,就是漫天飄落著日軍勸降書的常德城,鏡頭轉到一個戲樓里,安以軒正在台上唱著常德絲弦,絲弦里提到的地名估計只有常德人知道,而看台上卻只有餘程萬師長一個人在聽,可以推測人們都早已出城避難去了,曾經熱鬧的常德城也就只有一個人唱絲弦的聲音。
飄蕩的蘆葦看不到一點戰爭的影子,而馬上,這裡將化為焦土。一個日本隊長在寫生,感嘆美麗的景色,知道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就在這裡,很想去,可司令官說只有等占領常德後才能一起去桃花源。真的,戰爭讓人們美好的願望也變成遙不可及。
一陣陣槍鳴傳來,硝煙正在瀰漫,桃源已成廢墟。八千「虎賁」將士,仍以自己的的生命護衛著常德——「非將敵寇驅退,絕不生離常德,與常德共存亡!」炸彈在眼前轟鳴,煙霧在遠處升起,刺刀在耳邊划過,毒氣在身旁瀰漫……有種感覺,真實的戰爭真的要比想像的殘酷一千倍。那個自願參軍的苗族戰士二虎,那激昂的鬥志在真正的戰場上,也害怕得哆嗦。槍聲越來越近,常德外圍陣地已全部丟失。或許,這還能算一座城,死寂的孤城。日軍輪番攻城不得,最後使用毒氣終於攻破城牆,與國軍開始巷戰。巷戰的慘烈都是知道的,寸土寸金,就在被戰火摧毀的房屋的殘垣斷壁中,雙方明槍暗箭。日軍不斷壓縮推進,國軍的兵力遠不及日軍。整座城,還剩兩百餘人,只能拚死突圍。那位苗族戰士二虎站在屍體縱橫的巷子高聲疾呼:「還有活著的嗎?還有活著的嗎?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
在那個捨生忘死的年代,他們所付出的和得到的我無法去形容,因為支撐他們的不是金錢和地位,而是一種信仰、信念!
喋血孤城讀後感400字(二)
前幾天下午,鄧老師組織我們看了電影《喋血孤城》。
影片震撼地再現了發生在67年前的一場慘烈血戰。1943年11月,抗日正處在中日對峙階段,日軍向常德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駐守常德,代號「虎賁」的國民黨第74軍57師在師長余程萬的帶領下,以八千將士之力死命抵抗三萬精銳日軍的連環炮火。在彈盡、援絕、城已破的絕望情勢下,八千「虎賁」以生命為承諾,為守衛常德這座炮火中的孤城撒盡了最後一滴熱血。這是一場以絕望支撐希望的戰鬥,明知自己是死,卻為了有更多人有生的希望選擇向死而生。八千「虎賁」 以拼到只剩二、三百人的慘烈代價阻止了日軍繼續南下的步伐。常德血戰,也被日軍冠以「淒絕,」之名成為抗戰史上最慘烈的一役。從德山失手,堅守陣地的 100將士堅持到最後一個與日軍同歸於盡,到日軍攻到常德城門口,我軍拚死守城,逼退日軍的8次衝鋒的狂轟濫炸,最後讓日軍的敢死隊也倒在了常德城下。最後日軍不得不使用最卑鄙的毒氣氣來攻打城門,導致我軍守城將士無力還擊,慘烈犧牲。最後日軍攻下常德,真是實再現了我軍以8529之兵力與三萬多精銳日軍展開了長達20多天的殊死對決的那一幕幕悲壯戰歌。
看過電影後吧,影片中將士們的勇敢豪邁讓我敬佩的五體投地。在日寇妄圖侵占華夏大地時,我們的先輩用他們的生命扞衛了民族的尊嚴,他們才是我們名族的驕傲,才是我們名族的顏面。儘管他們他們當中,有太多的名字都已無從考證。但他們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抗日勇士的英魂將長存!
喋血孤城讀後感400字(三)
《喋血孤城》演意了日本鬼子攻常德德山,二軍的攻城和守城經過。()
喋血孤城裡攻打常德的一幕是發生在1942年。馮德華是一名排長。二虎去招兵,可馮德華覺得他年齡還小,不適合打戰,二虎表演了他的決計,馮德華答應收下他,「鬼子打到城裡了」。一為戰友說道,雙方開始了激烈的奮戰,二虎第一次看見這排場,怕極了,但排長鼓勵他說:「二虎,你把那個舉刀的打死了。」二虎舉起槍,瞄準鬼子的首領,把他打死了。後來,一個鬼子說:「咱放毒氣彈吧!」開始,他們的主領不肯,但是,想了片刻,同意放毒氣彈,毒死了許多人,二虎和馮德華卻沒死,後來,馮德華犧牲二虎把打死他的人也打死了。
後來,我方的士兵已不足300人了,我方的主領決定,自己上戰,進行最後的鬥爭,然後,他們都死在了敵人的搶下。
我們的今天是戰士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好好珍惜。